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聚焦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2014年09月30日10:5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油畫:中國味道濃厚

20世紀初,李鐵夫、徐悲鴻、林風眠等先輩大家將油畫從西方引入中國,距今已有百年歷史。9月20日,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作品展在位於杭州西湖畔的浙江美術館開幕。經歷了百年的探索,油畫這一傳統的西方畫種如今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土地上已發展出自己的面貌。此次展覽共展出油畫作品578件,其中進京作品90件,包括金獎提名作品1件、銀獎提名作品8件、銅獎提名作品6件以及優秀獎提名作品6件。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院院長、中國油畫學會主席許江介紹,從大的方面講,油畫代表著西方的先進文化,開拓著中國的社會。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文化也以它寬廣的胸懷將油畫充分地吸收,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到如今,中國油畫已成為世界上一股不容小覷的藝術力量。

本屆全國美展的主題為“熔鑄中國氣派,塑造國家形象”。此次參展的油畫作品體現出的中國人獨特情感和中國味道濃厚。李成民的作品《開國大典·人民萬歲》使用帶有印象主義的抽象手法,以大筆觸與濃重的色彩描繪出了開國大典上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祁海平《天地氤氳》則在油畫中使用類似中國的寫意筆墨來營造“氣韻”﹔此次獲得金獎提名的中國美術學院教師何紅舟的作品《橋上的風景》則通過描繪上世紀初林風眠、吳大羽和林文錚三位繪畫大師來緬懷中國油畫的百年道路。

中國美協秘書長徐裡認為,油畫從最初引進中國,經過最初的模仿、學習,中國的藝術家已將這一外來畫種轉化成了表現中國文化與精氣神的獨特語言。尤其是經過了改革開放之后的30年,中國的油畫體現出了自覺、自信的精神面貌。

“這次的參展作品中出現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和作品,曾經西方油畫是一棵讓我們仰望的大樹,如今中國的油畫至少是與世界平視的。但中國的藝術家依然要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時當更加關注社會上的現實問題,而不應隻局限於個人感情的抒發。”參觀展覽后,著名藝術家、原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聞立鵬如是說。

對於此次參展作品中存在的問題,許江則認為,一些作者缺乏對於生活的深入思考,因此許多作品在題材和構圖上都出現了重復,甚至存在“跟風”往屆美展獲獎作品的現象。此外,一些年輕的藝術家對於油畫的本體語言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缺少畫家自己的觀察,許多作品畫得像照片,甚至直接臨摹照片。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當下的新媒體時代改變了人們的圖像思維。“現在人們看到一個東西都習慣於用手機拍照而非用眼睛去觀察,應當想想,這個時代我們看到的更多了還是更少了?”他說。

壁畫:呈現極大包容性

9月21日,“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壁畫作品展覽”及“第三屆全國壁畫大展”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同時開幕。在參加復評的182件壁畫作品中,評選出入選作品159件(含20件進京作品)。入選作品展現了近5年來中國壁畫的發展趨勢與豐富面貌。金屬、陶瓷、繪畫、雕塑、綜合材料以及聲、光、電等媒介使用,顯示出壁畫創作的表現形式與制作工藝具有極大藝術包容性。

本次展覽中,壁畫的豐富性、多樣性和突破原有觀念是其顯著特點之一,但就不少作品是否應歸屬於壁畫范疇的問題,也引發了較多爭議,如參加展出的油畫、國畫和裝置作品。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劉秉江認為,從整體上來看,作品很豐富,不論是題材、風格、使用的材料,還是畫家的思路,都很豐富。但有一個問題是對於壁畫這樣一個畫種的概念有些混亂。“這些作品基本是國、油、版、雕,包括年畫、連環畫、木刻都有,這樣就把壁畫的概念沖淡了、混淆了,好像什麼畫種都可以參加壁畫的展覽,我覺得這是個問題,應該從理論上研討一下,梳理一下中外壁畫的歷史,對於歷史上有影響的壁畫作品,它們到底是什麼樣的特點?對於壁畫的特點應該是什麼概念應該更清楚,然后再從學術上、從藝術特點上確立我們今后的標准,使畫家在以后選送作品的時候更明確。” 劉秉江說。

中國美協常務理事、中國壁畫學會會長侯一民認為,5年來,中國新型壁畫以穩健的步伐不斷滿足全國各地文化建設的需要,完成了相當數量的表現時代風貌和歷史文化的新作,包括一批大型的全景畫和地鐵壁畫群。壁畫在藝術上的包容性是較廣的,什麼辦法都有可能被用來從事壁畫創作,如金屬、陶瓷、繪畫、雕塑、綜合材料,包括現代的工藝,聲、光、電等無所不包,隻要它是跟建筑環境相適應的。“所以我們提出3個詞,即壁畫的‘時代、民族、人民’,我們的壁畫始終不離這3個詞,它的內容是時代的強音、它面對的是廣大的人民,它延續的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壁畫傳統。” 侯一民說,“在展覽中我們支持並且提倡一些創新性的作品,放開手腳、抓大題目、做大文章,這種作品也佔有相當的比例,還有一些實驗性的作品,包括工藝手段、表現手法的創新,我們這個展覽的內容已經不只是上牆的作品,不受現有的牆面限制和表現程式的限制,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我們也會等待著這些作品找到它的婆家,我們認為這樣的鼓勵有利於推動壁畫創作的發展。有些作品可能會讓人對壁畫的界定產生異議,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但究竟評委們覺得哪個好,還是由自己選。”

版畫: 版種豐富 新技術突出

9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版畫作品展”在廣東美術館開幕。本次版畫展區共收到各地推選作品778件,最終評出入選作品349件(含進京作品40件)。本屆入選作品的題材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版畫家們把目光對准了身邊的人和事,捕捉日常生活的精彩瞬間。彭偉的《而立之年》、張敏杰的《廣場上的舞蹈》等表現年輕一代生活面貌的題材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視覺新穎,滿載活力與朝氣﹔陳九如《逐漸恢復的記憶·陣風》,庾武鋒的《夜色微闌》,秦一婷《8號線幻想組畫》等展現祖國現代化進程的工農業生產、社會建設和都市生活的作品也顯示出了畫家別具一格的藝術視角,還有引起觀眾共鳴的一些聚焦國家重大事件和民生熱點的作品﹔李強、徐志偉的《蘆笙·蘆笙》,馬力平、馬青《高原汽車兵》等歷史畫和重大題材作品明顯增多,並顯示出超越以往的刻畫能力和場面調度的水准。從本次展覽可以看出,版畫的學術現狀呈現出多元發展的良好態勢,版畫本體意義的審美理念得到了延展。

木版畫在展覽中所佔比例依然最大,北大荒、四川、廣東、江浙皖等傳統版畫重鎮紛紛拿出高水平之作。不少作品技藝精湛純熟、刻工精細,在不同材質、性能間游刃有余,把寫實主義推向更高的水平。在大尺幅創作上,木刻版畫對風景、人物等題材的駕馭能力進一步提升,於構圖、光影、層疊、透視等畫面構成因素之外,更強調了對作品精神內涵的探索,著力表現新時代下版畫的新面貌。石版畫作品將石版畫的特性加以強化,個別作者對石版畫語言的純化,在吸收現代主義的精神內涵后,催生出新的圖式語言和視覺感受。絲網版畫延續了印刷技術精湛、藝術風格多樣、色彩層次豐富的優點,將版畫的繪畫性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尤其在表現物象與空間結構上,輕易地營造出一種模糊性和渾然感,給予觀者視覺沖擊力。各版種之間的交匯、對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綜合應用已成為當前版畫發展的一大趨勢。

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副主任阿鴿表示,本次版畫展體現了5年來各省版畫創作的重大變化,中青年作者迅速成長起來。四川、雲南、黑龍江的年輕作者的作品版種豐富,面貌新穎,石板、綜合版和銅版都很突出。前幾屆全國美展的木刻比較多,而本屆的版種大為豐富,廣東、江蘇、浙江這些原來版畫創作大省,涌現出一批新作者和質量上乘的作品。展覽作品總體呈現出較好面貌的同時,仍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些問題,中國美協副主席許欽鬆說:“部分作品過於關注技法,淡化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情感的表達。”他建議年輕藝術家要提高修養,提升自己對社會的洞察能力。(記者 高素娜 程澈)

(責編:董子龍、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