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的油畫《聚瑞盈馨》,在香港蘇富比二○一四年春拍中以八千零七十六萬港元成交。
啟功的行書《嵩山少林寺一千五百周年征題》,在北京華辰二○一四年春拍中以八十萬五千元人民幣成交。
羅中立的油畫《春蠶》,在北京保利二○一四年春拍中以四千三百七十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藝術家個人世界拍賣紀錄。
篆書《大盂鼎銘文手卷》是黃賓虹傳世作品中少見的書法手卷,在中國嘉德二○一四年春拍中,以一千七百二十五萬元人民幣成交,創下黃賓虹書法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中國文物與藝術品2014年春季拍賣仍在各地舉行著。從人丁不旺的預展與難見波瀾的拍賣,基本可以確定其關鍵詞是“不溫不火”。
上也難,下也難
經過2012年的強勢調整,2013年的溫和調理,2014年的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是承載著有關機構與人士的盼望的,但是,從多數拍賣公司提供的“量價齊減”的拍品便可發現,這“盼望”其實是謹慎的。香港蘇富比有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中國嘉德有作家老舍的舊藏、北京華辰有明清單色釉官窯瓷器、香港佳士得有宋代器物、北京保利有油畫力作、北京匡時有呂斯百藏品系列……這些文物與藝術品也在市場上獲得了積極的響應,但是,這幾塊石頭拋出來,隻有幾聲水響,並沒有掀起波濤。
天價者寥寥,中價者不多,低價者則浩浩蕩蕩,所以,在各大拍賣公司的預展現場走一走、在它們的拍賣會上坐一坐,不難體會到那發自骨子裡的涼意。
問題是,前幾年發熱的只是大家的皮肉,而與大家的頭腦無關嗎?怎麼說涼就涼了呢?!答案雖然不能直接地以然否來形成,但我們可以說,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所以如此容易說感冒就感冒、說發燒就發燒,就在於本身的肌體比較單薄,外來的邪氣容易侵入,內在的胎毒容易復發。
當中國經濟總量達到了世界第二時,中國人關於經濟的思想並沒有多少自主的結晶,這在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中體現得也比較充分。在這個市場中,許多人是靠耳朵來決定買不買、買什麼、怎麼買的。他們聽誰的?聽媒體的,聽中介的,聽同行的,聽專家的,而這些在宏觀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機構與人士,在具體物件的然否上經常是讓人捉摸不透,甚至是靠不住的。
媒體只是一個通道,傳遞各方面的信息,其本身沒有多少能力來過濾各方面的信息。對於那些市場人士老謀深算的策劃與安排,媒體事先沒有能力防備,事后也不會承擔責任。
中介、主要是拍賣公司主管們,是物件的經手人。他們希望征集到的東西能賣好,自然是貨找四方客,和誰說的都是悄悄話,但聽者可是眾多,機密不是機密,哥們不夠哥們,久而久之,許多人便無所適從了。
同在江湖的收藏家、古董商,如果與談論的文物與藝術品無關,其言語可能得當在理﹔如果與自己利益相關,誰又會和盤托出呢?!所以,在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中,不時有事先“抹黑”、事后“打槍”的情況發生。這些手段是有些收藏家、古董商的常用伎倆。
專家,在市場中撥拉自己小算盤的專家們,說得正確的是那些關於文物與藝術品的知識、是那些與己無關的關於歷史與市場的掌故、是那些國家的相關法律與規定。但是,如果涉及自己的生意,專家們會言不由衷、含含糊糊的。面對著利益,學識常常是殘缺不全的,批評常常是缺席的。
其實,媒體的不靠譜、中介的不得力、同行的不仗義與專家的不專業都是情有可原的,關鍵在於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中的這許多參與者肚子裡空空如也、骨子裡空空如也。空穴自然多風,風多自然生涼。
翻閱已經完成的拍賣公司成交記錄與正在拍賣的拍賣公司圖錄,雖然冷熱不均,但差距不大﹔雖然參差不齊,但也比較接近。至少,各家公司的狀態不及幾年前生龍活虎,和去年的步步為營類似,這一方面體現了各個公司的心態與狀態,另一方面也是人們對於市場的預估狀態。2014年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春季拍賣不可能是“回暖之戰”,但也不會像2012年一樣,又是一次滑鐵盧,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已然見底。
外部的因素決定了它難以走向深淵。在中國,已經沒有比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更令人神往、更利於操作的市場了,房地產市場不如它,股市更是難以與之同日而語。
內部的因素也決定了它難以走向深淵。據說,在香港,新近注冊的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公司數以百家。而在內地,京滬兩地的各大拍賣公司成交額大多有所收縮,但成交率沒有下降,拍賣照常進行,影響依然巨大。無論如何,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的未來依然鼓蕩人心。
在拍賣市場,老面孔不少見,雖然他們大多改以電話委托的方式進行著交易。新面孔則更多,特別是在香港兩家國際性大公司的現場,來自內地的新手們,在低價位區域大舉進攻。是什麼原因促使又一批新手入場,且如此悍然?
蘇富比與佳士得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廣泛的人脈與貨源,且在學術上有著一定的研究能力,從而能夠獲得大家的重視與認同,或者說,在然否的天平上,大家的心理重心容易跟隨著傾向於正面,因此,在這兩家公司的拍賣現場,常有當事驚愕、事后釋然的情況發生,也即,一些難以把握、且無依據的,或來歷不清晰的古董與藝術品也順利成交。因為,有一些人相信、甚至迷信這兩家公司,認為這兩家公司的一次拍賣是拍品的一次可靠著錄。所謂流傳有序,被過分重視著錄的當代人演變成如此,這不僅令人尷尬,而且一定會有后患,但目前無可奈何。
多斟酌,且反省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指望外部環境的明顯改善、從而引發新的一輪大行情,似乎是不可能的。從正在進行的2014年春拍看,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依舊在底部運行,似乎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一個市場,無論成熟與否,超然一些來看,一定會是波浪式前行的,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亦然。目前,雖說距離從前的高峰有些遙遠,但一定是未來的一個底部。作為一個需要理性、需要積累、需要成熟的市場來說,作為一個以文化為標志、為內涵、為終極目的的市場來說,在底部多盤桓些時日、多作些推敲,其實是十分必要的。從這些年的情況看,對於拍賣市場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並透明化,似乎是重中之重。
一般而言,市場的主體是兩家,即賣家、買家,而在拍賣市場,多了一個中介,即拍賣公司。因為這個中介的連通、延緩甚至阻隔,拍賣市場中的信息便比其它市場來得豐富、復雜,有些深不可測,有些混沌難開,有些搖擺難定。造成如此情況的因素很多,突出的因素莫過於信息本身的不完整、不正確、不准確,這些問題在各大拍賣公司提供的拍賣圖錄中,可是不少見。
一件文物或藝術品來自何方,拍賣公司是知道的,有時語焉不詳是為需要保密的賣家保密,但多數情況下,特別是那些有著明確上款的作品,也出現了指鹿為馬、張冠李戴、閃爍其詞的現象,說明拍賣公司的信息收集工作不充分,資料的核對不細致,作品背景的研究不透徹。
一件文物或藝術品曾經在市場上出現過,有過成交記錄,但在后來的拍賣圖錄中,幾乎都不標明過往成交記錄,非讓人頗費周折地查找。如果說去年買的今年賣,顯得飢不擇食,有些不好意思,但既然上拍了,又何必不把底交清呢?大家都是明白人,找東西的苦楚大家也是理解的,故意地回避,除了讓人煩,除了遭人怨,別無它果。
一件文物或藝術品曾經在另一家拍賣公司出現過,因為彼此是競爭對手,故在圖錄中,出現了含含糊糊的“在北京”或“在香港”拍賣的記錄。“在香港”好辦,大公司隻有兩家。“在北京”有些麻煩,因為北京有上百家拍賣公司,知名的也有十多家。一般而言,對於買家來說,手頭的資料不全,是不會貿然出手的。知道的資料也不提供,影響別人下決心,也會影響自己的生意。
總的來說,這麼些不足拍賣公司是知道的,所以知錯不改,一方面是大家的認識不整齊,一些拍賣公司還停留在低水平的“匆忙上陣”,幾無余力去把這方面的服務做好﹔另一方面則是那些大拍賣公司,可能是故意而為之。
有的無力為之,有的無心為之,有的聽其自然,有的則是想渾水摸魚,如是,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時不時地讓人沮喪。
那些熱心“尋寶鑒寶”的媒體是不是在著力吸引眼球的時候,也要注意保護那些熱切的眼睛呢?那些熱心“找寶拍寶”的拍賣公司是不是在著力推銷自己的節目時,也要注意保護那些熱切的心情呢?那些熱心“賣寶獲利”的賣方是不是在想法掏別人錢口袋時,也要想到自己作為買方時的被動與無助呢?特別是那些剛剛進入這一行的新生力量,不要著急忙慌,不要頭腦發熱,不要聽人擺布。進這一行的大多是明白人,但是,進了這一行還能堅持做一個明白人是不容易的,這需要保持警醒不斷學習。眼前的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有關部門、有關機構、有關人士是不是可以在這個上下為難的境地中,在這個可能的歷史性底部,多斟酌,且反省,加強研究,加強管理……讓我們大家在這個可能不多的月色朦朧中踱步、盤桓。(邵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