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藝術戰——浙江美術館藏品展--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為藝術戰——浙江美術館藏品展

2013年08月19日08:44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為藝術戰”的號角再次吹響

托爾斯泰像(版畫 ) 30.8×23.8厘米 1950年代 丁正獻 浙江美術館藏

女青年像(素描 ) 38.2×29厘米 1950年 董希文 浙江美術館藏

牧歌晚唱(國畫) 92×34厘米 1985年 張岳健 浙江美術館藏

荔枝(國畫) 95×32厘米 1941年 鄧白 浙江美術館藏

閑庭消夏(國畫) 69×69厘米 2006年 宋忠元 浙江美術館藏

“早就聽說過《燕妮》是林風眠為學生吳冠中與朱碧琴新婚所作,今天總算見到真容了!這幅作品真是好,你看那兩隻燕子在紫藤叢中依偎著呢喃細語,真是親密中有安寧、熱烈中有喜悅,好一派新婚燕爾的浪漫世界。”8月13日,杭州市民朱良勇在西湖文化廣場看到“為藝術戰——浙江美術館藏品展”的相關信息后,專程前往浙江美術館觀看了展覽。“我非常喜歡展廳中的作品,比如朱德群的《懷鄉》、方增先的《夏日》、力群的《飲》……都非常有味道,越看越喜歡。”

朱良勇的周圍,是一群同樣專程前來參觀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從報紙上獲得展覽信息,有的則被地鐵站、公交站的告示牌內容所吸引。“路上行程兩小時、換乘3輛公車,觀看展覽獲益匪淺,值得!”觀眾張璇留言。而另一位觀眾張春喻也寫道:“藝術就像是雨,而我是吮吸甘露的幼苗,我愛上了,藝術!”

“為藝術戰——浙江美術館藏品展”由浙江省文化廳、中國美術學院主辦,浙江美術館承辦,既為慶祝中國美術學院建校85周年,也是文化部2013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項目之一。此次展覽分為國立杭州藝專時期(1928—1950)、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時期(1950—1958)和浙江美術學院時期-中國美術學院時期(1958—2013)3個板塊,涵蓋了林風眠、姜丹書、李可染、關良、諸聞韻、胡善餘、林達川、董希文、朱德群、吳冠中、力群、彥涵、陳之佛、黃君璧、黃賓虹、吳茀之、方增先、趙延年、趙宗藻、顧生岳、孔仲起、陸抑非、陸維釗、吳山明、劉國輝、潘公凱、馮遠、許江等數十位中國美術學院發展史上各個歷史階段的藝術名家和優秀畢業生作品200件,涉及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諸多藝術門類。可以說,這不僅是一場大師雲集的藝術盛宴,也是一段長達85年的“國立藝專”史。

為更好地幫助觀眾了解展覽背后的故事,浙江美術館特意在開幕前夕組織志願者們進行了“重訪國立藝專舊址”活動,走訪了杭州與國立藝專有關的一些現存舊址和名人故居,如潘天壽故居、沙孟海故居、黃賓虹紀念館、羅苑、林風眠故居、雷圭元故居等,以感受這所名校所蘊含的藝術精神。“在走訪過程中,志願者們不僅積極了解藝術家生平,體會他們的藝術追求和藝術精神,更是帶著滿腔激情想要為傳承‘國立藝專’這顆藝術火種出一份力。他們一路用相機記錄了這些舊址和故居的現狀,留下了很多精彩瞬間。”浙江美術館實習生鄭雪琛說,走訪活動結束后,美術館還專門做了展示牌,將每個舊址的現狀與不同時期相同地點的老照片進行比對,把國立藝專的舊貌新顏展現給每位觀眾,使他們能夠更清晰地了解這些舊址的歷史和現狀。除此之外,美術館還在展覽現場為觀眾提供語音導覽、觸摸屏導覽、志願者導覽等多種服務,並在展廳設置互動觸摸屏、發放“美人Q&A”美術知識教育紙等,利用多種方式對展覽和國立藝專相關知識進行教育普及,為觀眾更好地了解作品提供便捷與幫助。

“浙江美術館早在籌建之初,即確立重點征集不同時期有代表性的浙江籍和在浙江有重要活動的美術家優秀創作的思路。通過幾年努力,浙江現代美術征集典藏系列建設已有一定規模,其中大部分來自從國立藝專到中國美院走出的各時期美術名家。借舉辦此次展覽之機,再次向歷屆師生發出征集邀請,受到眾多藝術家及其家屬的積極響應,短短3個月裡共征集海內外美術名家作品178件。”浙江美術館館長馬鋒輝說,“為藝術戰”是上世紀20年代國立藝專首任院長林風眠向全國美術界發出的中國藝術改良口號,“國立藝專”隨時代風雲幾經變遷,從國立藝術院到國立藝專,再到中央美院華東分校、浙江美術學院,一直發展到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其歷史幾乎就是20世紀中國藝術教育史與半部藝術史。因此,在當下喧囂的美術界,策劃組織這樣一場既有學術梳理又具地域風採的展覽更顯得意義非凡。(記者 高素娜)

(責編:魯婧、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