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蒂斯:淺吟低唱的人生曲--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馬蒂斯:淺吟低唱的人生曲

周婷

2013年07月03日08:14    來源:東方早報    手機看新聞

馬蒂斯《音樂》

馬蒂斯《音樂》

因為工作原因,每周有幾天時間可以自由出入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某天靜靜站在馬蒂斯的一件作品前,耳邊突然傳來了鋼琴音樂,節奏舒緩卻馬上停止了。那只是某位觀眾的手機鈴聲而已。過后,我卻想起了馬蒂斯的另一幅作品《音樂》。這張油畫是馬蒂斯1910年完成的,和著名的《舞蹈》屬於同一系列作品。尺寸是260cmx389cm,屬於大幅油畫 ,現藏於俄羅斯的Hermitage博物館。不知何時能來美國展覽,幻想著某天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能有一個馬蒂斯的展覽,把這幅作品從俄羅斯借到美國。

據傳,馬蒂斯創作此畫時並沒有畫任何草圖等,幾乎就是直接在畫布上開始創作的,所以來來回回改了很多次。因此看原作,還能看到那些修改的痕跡,可以想象當時馬蒂斯是如何艱難地尋找和繪制出自己想要的效果。這張畫用了很單純的色塊,人物主體是明艷的紅,背景顏色稍減純度。畫中有兩人手持樂器,其他人安靜傾聽,每一個人似乎都若有所思,仿佛在思考些什麼。

我第一次接觸此畫是在北京念書的時候,我的老師韓濟平教授希望我們去找一幅名畫,然后從平面設計的角度切入,對其進行再創作。我當時毫不猶豫選擇了這一張,試圖去調整畫中人物的位置,我把大三角的構圖改成了直線構圖,同時還特別去計算每個人物之間的距離,從而把這張畫變成了一張裝飾味濃重的畫。后來才自知自己愚鈍無知。這張畫的精彩之一就是這些人物的位置變化,他們之間是彼此呼應,有連續和跳動感的。我喜歡這張畫的另一個原因是那份朴拙之氣。看似毫不費力,可是細察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雖無任何喜怒哀樂顯現,卻能感知他們在思考些什麼。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愛上馬蒂斯的畫,也自此意識到自己不喜歡用力過猛的藝術家和作品。

藝術品給人類最深刻的心靈撫慰,藝術家最幸福和最痛苦的部分都來源於內心的敏感。有一年,我因為各種壓力,一度以為自己患有抑郁症。一個人在外上學,也不敢把種種壓力透露給父母。記得張中行先生有本書《順生論》, 我反復讀書中的幾個章節 。當時我想不通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我無法面對死亡,我想不通為什麼絕症就突然之間發生在我的朋友身上。當然這些問題也必須要隨著年歲的增長才能明白。朋友曾經跟我說:“假如大腦可以移植多好,可惜了我這聰明腦袋。”他平日裡不多語,大部分時間都在沉默,表情猶如畫中人一般。可是一旦開腔,幾乎句句是金句。在那段歲月裡,我反復對自己說要“順生而行”,盡最大可能去努力即可,畢竟我們不可能掌控所有的一切。我把這張《音樂》的印刷品貼到電腦桌前,在想不明白的時候我會讓自己的大腦發呆,直接和畫中人對視,讓自己的胡思亂想暫停下來。如果停不下來,就試圖把那些想不明白的問題來讓他們回答,有時甚至會想象著那提琴和笛(且把左二的人手中的樂器當笛吧)會演奏出一些低沉和幽怨的曲子。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意識到人生更多的是要享受這一過程, 敢於嘗試和挑戰自己。從北京到芝加哥,當我放棄工作來美國念藝術,也正是憑著這一信念堅持了下來。

我們不說,並不代表我們不能感覺和思考。好比看這張《音樂》,我們不可能聽到畫中人的演奏,可一定通過畫面感受到了那淺吟低唱的人生曲。感謝馬蒂斯的畫在我最糟糕的人生階段給了我力量,更借此懷念我在天國的摯友。(作者:周婷)

(責編:孫石磊、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