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跡連遭破壞敲警鐘 如何不再上演--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文物古跡連遭破壞敲警鐘 如何不再上演

宋宇晟

2013年06月21日08: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近來,國內頻頻爆出文物受損事件,從武當山“最強到此一游”到北大花神廟變“許願牆”,從民國建筑金陵台、妙高台被“強拆”到五座先秦古墓被毀。文物古跡被損毀之事層出不窮,究竟是國人素質有待提升,還是政府相關機構監管不力?而我們又能從那些已遭到破壞的文物遺跡中,得到什麼啟示?

“到此一游”常出現

5月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被刻“丁錦昊到此一游”事件剛剛淡出公眾視野,6月,武當山又現“到此一游”,上刻一家六口人姓名,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強到此一游”。事后,涂鴉者寫下《道歉信》,並表示希望大家原諒。

緊接著,又有媒體曝出北京大學古跡花神廟變成高考“許願牆”。北大方面回應將加強對文物古跡管理,並呼吁廣大游客提高自身素質。

公眾如果對不文明行為沒有正確認識,自然會在游覽時做出很多不文明的行為。針對經常出現在景區古跡的“到此一游”,學者喬新生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指出,這是源於不成熟的旅游心態﹔《西安晚報》則認為有附庸風雅之嫌。武當山涂鴉者在《道歉信》中說自己文化低,不知道在景區寫字是不文明。

種種說法背后都傳達著一個無可回避的事實——部分民眾自身素質不高。缺乏“文明意識”的公眾非但未能做到自覺保護景區和文物古跡,更在對景區、古跡不自覺中加以破壞。

文物古跡頻受損

“到此一游”事件尚未平息,廣州又接連曝出古跡受損事件。6月11日凌晨,廣州民國建筑深夜被強拆,引起了廣州乃至全國文保界的激烈回響。

事件發生后,廣州市規劃局對此事表達“強烈的譴責”。但有媒體評論質疑:政府先賣地后譴責,相關部門有“遲作為”之嫌。

18日,廣州市政府成立相關調查小組,稱10個工作日內將出調查結果,對於涉事者絕不姑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15日,廣州考古人員發現昨天還在發掘的五座古墓因地鐵施工被毀。事發后,施工的中鐵二局稱隻負責施工,並征得了考古所的口頭同意﹔廣州文物考古所方面則表示否認。

目前,廣州地鐵施工都已經停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也派人在現場看守。和之前民國建筑被強拆事件一樣,廣州政府也成立了調查小組,承諾10個工作日將出調查報告。

如何讓文物古跡之痛不再上演?

在武當山“到此一游”與北大高考“許願”被媒體曝光后,不少評論指出,中國游客素質亟待提高。但廣州接連發生的毀壞古跡事件讓全社會又不得不深入思考:作為文物古跡的管理方,地方政府是否也要對文物古跡的保護,負起一定責任?

在“強拆”民國建筑一事中,開發商所拆除的這兩處民國建筑,確實既不是文物保護單位,也未被認定為歷史建筑。缺少“合法身份”,成為這些民國古建筑未納入保護范圍的重要原因。據了解,《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已於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這本應可以它們的“護身符”。然而據新華社報道,去年12月廣州市規劃局才對廣州市歷史文化保護區和歷史建筑進行摸查,目前第一批歷史建筑名單仍在審核階段。

另一方面,保護文物雖有立法,但破壞文物犯罪成本低廉,也成為文物屢遭毀壞的重要原因。按照今年5月通過的《廣州市文物保護規定》,文物建筑的破壞最高罰款也不過是50萬。對於個別不文明的游客來說,監管和追責成本過於高昂,而對於開發商來說,拖延工期所造成的巨大成本遠高於這50萬元。這就直接造成破壞文物犯罪成本低廉,未形成有效地威懾。

景區和文物作為瑰麗的文明遺產,既屬於國家,也屬於生活在這個國家中的每一個人。作為公民,個人的道德素質無疑是保護景區文物的重要因素,是每個游客應自覺做到的。而作為政府,則在善盡教化之責外,更應用好手中的權力,通過各種形式對文物保護做出明確、可行的規定,既可規范公民保護文物的意識,又可讓利欲熏心者讓破壞文物古跡的作為,成為不可能。(完) (宋宇晟)

(責編:孫石磊、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