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誕生記:“難產”的藝術寶庫--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中國美術館誕生記:“難產”的藝術寶庫

2013年06月19日08:4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美術館自其誕生至今見証了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這座仿古閣樓式的現代建筑,由建筑大師戴念慈主持設計,坐落在東黃城根、五四大街到阜成門這條文脈的東端。莫高窟式飛檐古典形式、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建造之初中國美術館命定中便要延續文脈,至今仍是北京乃至中國的文化地標之一。

興建:剩余材料修成“十大建筑”之一

1898年,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了理想社會“太平世”。在其大同世界裡,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將成為“美妙博異”、“奇精新妙”的社會新事物。但同屬博物館系統,同樣有著“以開民智而悅民心”功能的美術館在國內起步卻很晚。國內第一家美術館要屬在民國時期成立的江蘇南京美術館。由此,“新中國成立之后,作為國家文化建設重要議程,美術館建設提到上世紀50年代首都北京十大建筑項目中,”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告訴記者。

追溯到1958年,當時中央確定了國慶十周年工程的建設任務——“十大建筑”中包括了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農業展覽館,“中央美術展覽館”項目也被列入其中。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指出,美術館項目列入十大建筑說明了國家的重視,“從國際慣例而言,任何一個有文化內涵的國家、有文明史的國家,都有博物館、美術館、歌劇院,這些是標志性的建筑。所以當時盡管中央財力並不寬裕,卻也把博物館、美術館列入其中。”

作為當時北京市慶祝國慶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美術館本應該在1959年建成,但最后卻是在1961年11月15日建成。這也引發了日后對中國美術館是否列為十大建筑的爭議。

對此,范迪安提到,“首都國慶十大建筑簡報”1958年第四期美術工作會議上討論的十大建筑意見中,人民大會堂是第一個,其后還有革命、歷史博物館、民族宮、美術館、軍事博物館,還有農展館和科學館,“當時也有歌劇院,只是后來沒蓋起來。從當年的會議紀要簡報裡明確顯示,美術館納入了十大建筑規劃和建設工程項目。”

對於沒能按時完工的原因,梁江解釋,這主要是上世紀50年代末,我們的經濟實力還沒有那麼雄厚,財力不夠。

這樣的解釋在中國美術館公布的《美術館建館工作報告》中得到驗証。該報告指出,1958年11月21日動工以來,“工程進行基本是順利的。至今年(1959年)一月底,因建筑材料中之鋼筋、木材供應緊張和施工力量不足,為了保証首都國慶工程之重點工程按期完成,國慶工程辦公室在本年第一季度內,不再供應美術館所得各項材料,並將美術館大部分施工力量分批調往僑聯大廈工地。截至目前,美術館工地雖未全部停工,實已陷入大停小做狀態中。”

中國美術館再度復工是在1960年國慶慶典活動之后,北京市政府決定用國慶竣工工程的剩余物資材料和款項,繼續完成美術館工程主體項目,並於下半年全面恢復施工。“后來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革命博物館建成后,就把它們的剩余建筑材料給了中國美術館,所以我們和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的建筑材料好多都是一樣的”,梁江告訴記者。

1960年4月美術館再度復工還專門成立了建館小組,成員有周巍峙、蔡若虹、吳仲超、劉開渠、葉淺予、吳作人、王朝聞、華君武、陳半丁等。小組任務為確定建館方針任務、解決機構編制、調集干部、審核陳列計劃和經費預算。

美術館復建工程至1963年3月23日正式竣工驗收,此前文化部已任命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劉開渠兼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張諤任副館長。1963年6月1日,毛主席親自題詞“中國美術館”,就此確定了其作為國家美術博物館的地位。

(責編:魯婧、張卉)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