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鋒輝:美術館應為每件藏品找到文化坐標--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馬鋒輝:美術館應為每件藏品找到文化坐標

2013年06月03日08:4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馬鋒輝

從2009年開館至今,短短4年間,浙江美術館憑借“歷史的凝眸——浙江歷史文化重大題材美術作品大展”“神州國光——黃賓虹藝術展”“執著的巡游——米羅作品展”“東西貫中——吳冠中藝術回顧大展”等一系列優秀藝術展和“西湖論藝”“西湖美術講壇”等諸多公共教育項目,迅速確立了自己的“美術館大館”形象,提高了浙江美術館在全國的學術地位,並逐步成為國內重要的美術館之一。

作為浙江美術館館長,馬鋒輝從建館之初即注重制定藏品征集規劃,力抓藏品建設,接受了吳冠中、張書旂、吳茀之等一大批美術名家作品和文獻的重大捐贈,為浙江積累了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同時,他首創的專家導覽、流動美術館、美術陽光行動等項目,亦被業界評價為“美術館界的創舉”。浙江美術館已儼然成為國內其他新建美術館的發展榜樣,馬鋒輝更是憑其出色的業績和創新精神榮獲了2013年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

名家藏品漸成體系吳冠中捐贈最難忘

美術文化周刊:重視藏品建設、構建以反映浙江美術優勢與歷史的館藏體系是浙江美術館在短短幾年內贏得業內矚目、公眾好評的主要舉措之一。您能否介紹一下浙江美術館的藏品定位和具體的收藏情況?

馬鋒輝:浙江美術館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以杭州國立藝專到中國美術學院為主線,浙江涌現了一大批美術名家,在中國美術史和書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的定位就是“重在當代,兼顧歷史,立足浙江,面向世界”,一方面關注浙江現當代美術發展史,另一方面結合浙江的美術淵源,依據杭州國立藝專—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院的脈絡實施藏品征集。

其實早在2004年籌建之初,浙江美術館的藏品征集工作就已啟動。當年恰逢第十屆全國美展國畫展區設在杭州,我們即從中選擇了百余件優秀作品,作為美術館的首批館藏。近幾年來,美術館的藏品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增加,得到了許多藝術家及其家屬的慷慨捐贈,並逐漸形成了序列。如2010年12月,吳冠中先生將自己的56件作品和16件藏品共計72件捐贈給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美術學院,由浙江美術館永久收藏。2011年底,浙派中國畫的代表人物周滄米先生於臨終前將其畢生作品、課徒稿及詩文稿共計2672件捐贈給浙江美術館,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收到的數量最大的一宗捐贈。除此之外,原籍杭州的台灣藝術家傅狷夫家屬也將原本打算捐贈給美國一家收藏機構的331件傅狷夫作品捐給了我們,之后還捐贈了傅先生所藏陳之佛作品及手札69通, 使傅先生的藝術得以回歸故裡。

同時,浙江美術館還接受了相當規模的吳茀之、張書旂、朱豹卿、張漾兮、張懷江、趙延年、趙宗藻、李以泰、孔仲起等浙江著名藝術家的整體捐贈。可以說,構建現當代浙江美術名家藏品體系是浙江美術館藏品征集最主要的目標。

美術文化周刊:在這些藏品的征集過程中,哪位藝術家的捐贈過程最令您印象深刻?

馬鋒輝:印象最深的是吳冠中先生。吳先生畢業於杭州國立藝專,他非常崇拜魯迅,因此他也將浙江視為第二故鄉。在得知浙江美術館建成開館並了解展陳環境、管理理念和運行狀況后,90歲的吳冠中先生決定捐贈自己晚年的作品及與浙江有關的一些師友作品,這其中包括杭州國立藝專兩任校長林風眠、陳之佛送給他的結婚賀禮——這兩件花鳥畫作品被吳冠中視作“結婚証書”,尤為珍貴。

我們接受吳老的捐贈后籌備舉辦“東西冠中——吳冠中藝術回顧大展”,展覽策劃之初曾經與吳先生有過商量,原本是作為給吳老慶生的學術禮物,不想展覽籌備中先生故去,這竟成了眾人的一份心靈紀念。這次展覽集中了吳先生畢生捐獻給海內外主要美術館、博物館和藝術機構的作品350余件,也是迄今為止吳冠中作品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但非常遺憾的是他最終卻未能看到。所以,我們在展覽中用了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懷念我,就去看我的畫吧。”而同樣令人非常感動和難忘的是,在當年的展覽開幕式上,吳冠中長子吳可雨先生也將他所收藏的吳冠中速寫《雲南行》48圖和手稿3件捐贈給了我館,這也使得浙江美術館所藏吳冠中作品數量領先於國內其他美術館。

多渠道征集藏品多舉措吸引捐贈

美術文化周刊:藏品是立館之本,獨具特色的館藏精品更是辦館之源。浙江美術館在短短幾年內即實現了藏品從零起步到一萬多件,您對藏品的征集有哪些途徑呢?

馬鋒輝:最主要的途徑是接受藝術家和家屬捐贈。除此之外,接受社會藏家、企業機構和企業家捐贈也是藏品的來源之一,如著名收藏家、畫家壽崇德先生捐贈了石濤、黃慎等古代名家的珍品,從而為浙江美術館增添了重要的古代畫家藏品。可以說,浙江美術館現有的館藏作品大約有八成都是來自於捐贈。

除此之外,我們還採用了協商轉讓、組織創作、拍賣購買、展覽征集、寄存代管等多種方式。其中,“寄存代管”是浙江美術館借鑒國外美術博物館經驗,嘗試開創的一種全新的藏品征集模式。即在一些優秀藝術品還沒有明確的捐贈意向之前,或者作品擁有者沒有良好的保存條件時,可以將作品委托寄放在美術館,所有權依然歸藏家所有,美術館擁有一定的展示、研究和使用權。如浙江美術館以“寄存代管”方式成功接受了現代著名美術教育家姜丹書先生的作品和大量文稿,成為研究姜先生美術教育思想乃至民國以來現代美術教育演變發展的重要資源。

美術文化周刊:您又是如何吸引捐贈的呢?

馬鋒輝:藝術家的捐贈與美術館對藏品的重視是相輔相成的,美術館應該為每件藏品找到文化坐標。近幾年,浙江美術館在健全完善征后服務機制、宣傳弘揚藝術家藝術成就和奉獻精神上做足了文章。在做好藏品捐贈展覽的同時,我們還不斷整合藏品資源,舉辦不同主題的專題性展覽,如2012年以寫生作品為主題的“活泉映照——浙江美術館藏品展”,在美術界引起較大反響。再如,組織藝術家個人作品與國內兄弟美術館舉辦藏品交流展,今年即組織了周滄米、朱豹卿等藝術家作品赴洛陽、廣州等地展出,這不僅弘揚了畫家的藝術成就,也是對捐贈者的一種回報。另外,為了能充分利用館藏品,真正做到藝術惠民,浙江美術館的整個四層展廳都用於館藏的集中展示,其中還專門開設了館藏作品的專題陳列廳。

除此之外,我們還通過編輯出版捐贈作品集和研究文集、開展藝術家個案研究、申報藝術家研究課題等作為對社會捐贈的一種獎勵,這一方式也贏得了捐贈者的認可和歡迎。為吸引和褒獎社會捐贈,我們還建立了藏品保護和利用機制,開設了“美術名家捐獻專櫃”“美術藏品文獻專庫”“美術藏品修復中心”“美術藏品信息中心”等配套設施,不斷開發衍生產品,通過專業設施和專業人員的保管、研究、傳播,讓全社會都認識到美術館是藝術品最好的歸宿。

可以說,良好的捐后服務吸引了廣大藝術家或藝術家家屬的踴躍捐贈。浙江美術館從開館之初的出門征集藏品,到現在迎來藏品的主動捐贈,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徑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藏品建設不斷朝著良性循環發展。

創新與發展並舉豐富公共教育

美術文化周刊:近幾年來,國內美術館的顯著變化是對公共教育職能的日益關注和重視,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多數美術館的方法還比較單一,如單純地教少兒畫畫等,這是遠遠不夠的。浙江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活動非常豐富,不僅有泥塑、電影、漫畫、實驗話劇等項目,還將各行各業的人請到美術館來參與其中。在您看來,擴展美術館公共教育的范圍要注意什麼?

馬鋒輝:隨著數字技術與當代視覺文化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行使公共文化職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將“文化惠民”落實到實處,如何通過公共文化場館讓公眾共享國家文化發展成果、真正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對當代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建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標准。

目前全國美術館行業已經達成兩個共識:一是由“展覽陳列”向“展覽研究與教育”轉變,我們可通過研究方法和展示形式的多樣化,幫助觀眾深入了解展覽作品、美術常識及相關藝術史學概念﹔二是豐富教育推廣的形式,具體可一方面通過印制宣傳冊、邀請專家介紹、安排講解員導覽、舉辦專題講座等手段開展大眾美育,另一方面也積極拓展數字美術館、虛擬觸摸軟件互動、體驗工作坊、展覽宣傳片等新的社會條件下可以應用的新方式、新辦法。

美術文化周刊:浙江美術館在公共教育方面,具體推出了哪些活動呢?

馬鋒輝: 我們從美術館的展覽和藏品著手,通過每周固定舉辦講座、體驗活動、工作坊、語音導覽、專家導覽、觸摸屏互動等多種形式,幫助公眾理解展覽背后的深層意義。同時,在圍繞重要展覽開展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的基礎上,還特別提出了“美·人”這一概念。它不僅分別代表著美術館與公眾,同時也代表著藝術與生活的目標。

“美·人——浙江美術館公共人文藝術教育系列項目”從2010年形成至今,已擁有新年祝福、女人月影、動畫季、懷舊中國風、實驗場、設計界6個品牌項目,這其中既有打“時段牌”的“新年祝福”和為慶祝“三八”節舉辦的女性藝術電影放映會,也有打“地域牌”的呼應杭州市大力發展動漫文化產業的動畫季系列,更有打“主題牌”的“實驗藝術與劇場”“建筑設計與城市生活”等。這些活動幾乎貫穿整年,且舉辦時間大致固定,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系列性和連續性的項目強化品牌效應,這不僅有利於培養相對穩定的觀眾群體,也為美術館全年的公共教育項目增加積澱。同時,這些活動還使得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在百姓節慶、城市發展、文化產業走向、未來藝術探索、文化遺產推廣等幾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記者 高素娜)

(責編:魯婧、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