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時代”:從環保出發的藝術設計--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通感時代”:從環保出發的藝術設計

2013年06月03日08:43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通感時代”的設計作品

有人說,設計只是一種裝飾的手段,也有人說,設計只是藝術的一種表達。其實對於每一個設計師來說,他們的每一件作品,都在充分考慮業主需求和材質選擇的基礎上,融合了自己對設計理念的充分認識,然后將其真心實意地呈現出來。這也是越來越多的業主願意選擇私人定制和一對一服務的原因所在。

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每個人對於家居裝修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一直以來,家居設計行業在逐步邁進高水平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最初的美觀、實用之外,環保、舒適也成為業主的追求所在。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本著從綠色環保出發的角度,“通感時代”孕育而生了,作為一家新興的設計公司,開始了在業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旅程。

創始人的環保情懷

李州永,“通感時代”創始人,少年學習繪畫,大學師從美術家設計師薛義教授,畢業后從事室內設計10年,他的作品在2009年中國國際建筑及室內設計節“金外灘獎”活動中榮獲入圍獎﹔2010年居室設計作品入冊中國設計年鑒(第七卷)。

相對於業內許多個大牌的設計公司來說,“通感時代”從成立到運作,雖然隻有短短幾年時間,但是已經憑借著綠色環保的主題風格,逐步擴寬和發展了自己的客戶群體。談到創建這個品牌的初衷時,李州永說,這都是源於幾年前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彼時,剛剛入行的李州永曾被人問起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是否屬於綠色和環保行業時,他的內心感到慚愧之極。那個時候的室內設計行業其實還處在一個注重外在的時期,隻要設計夠大牌、材質夠昂貴、外觀夠奢華、整體夠絢爛,就達到了當時室內設計追求的效果,沒有人從環保的角度去考慮,這樣的設計到底是否適合業主長期居住。

李州永認為,設計發展的過程其實是離不開大時代背景的。當前,我們社會中的各個行業都受到了物質急速前進的時代步伐的影響,反而忽略了精神的需求,精神的缺失使我們的群體正處在盲目的混沌之中。有時候這不能為個人所控制,但正因如此,作為一名設計師,才更應該停下腳步去深思自己所處的這個行業的種種問題,並探索可以改觀的地方。這也是“通感時代”所要呼吁並實踐的一個重要方面。

簡潔大方的原創標簽

“通感時代”,“通”乃“溝通、傳遞”﹔“感”乃“感染、喚醒”,“通感”不僅僅是設計師和業主之間的情感傳達,也是藝術和生活的一種巧妙融合,“通感時代”的設計理念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設計,更注重的是消費群體內心深處的需求和對環保的貫徹,用原創的方式展現出來。

李州永帶領的“通感時代”團隊人數不算很多,別看這只是一個剛起步發展的小團隊,但是他們設計的作品獨具特色,已經積累了良好的客戶口碑,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和大多數后期科班學習的設計師有所不同的是,李州永自小練就的繪畫功底和經歷的藝術熏陶帶給了他更多的設計靈感。他在設計作品時會更多地考慮與心靈相通的環境,關注人本身的感受,注重人與環境的統一,物質與精神相通。他認為,室內設計不只是環境上的藝術美化,更不單純是將美好的裝飾物堆砌在一起,它體現的,是使用者一種獨有的生活方式。

觀賞“通感時代”的設計作品,最大的感觸就是4個字:簡潔大方。無論是整體格局的宏觀布置,還是每個室內裝飾的巧妙搭配,抑或是燈光的烘托,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設計師的心思。李州永是一個熱愛太極拳的人,所以他的作品中,也隱隱透露出太極八卦的精髓,獨立特性又可找到統一規律,棱角分明也能探尋漸變圓潤,簡潔但不簡單,大方中蘊含大氣,不但把設計師的設計精神融合了進去,也凸顯了業主獨特的生活品位。

李州永說,人們都是懂得生活的,他們都有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只是尚未發覺、明確,也沒有找到更適合自己居住的家居風格。也許“通感時代”的作品不是最好,但是他們一直希望做到更好,希望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動加快環保綠色設計時代的來臨,希望通過“通感時代”的原創作品,為消費者提供量身定制的產品,創建與人們內心及氣質相匹配的家居環境,並傳遞和感染有相同品位和獨到見解的人群,讓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明確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

融入生活並高於生活的設計追求

李州永給自己每月用來參與具體工作的時間隻有10天,大部分時間,他會去看一些各地的畫展、建筑室內類的展會及出色的實地作品,並定期參加公益活動。他覺得,工作和生活永遠不能沖突,隻有會生活的設計師,才有可能拿出好的設計作品。他還推崇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盡量減少駕車多徒步出行。所以,也就不難理解“通感時代”設計作品的特點了,這都是與設計師自己提倡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

在李州永看來,設計是用藝術的手段來解決或者是滿足使用者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美觀和實用缺一不可,事物美觀的前提是具有實用的價值﹔實用的價值則是人性化的創造與實現人們對功能的需求相結合。例如室內設計,一般人的生活中,風格只是一時的風尚變來變去沒有太多的意義,沒有滿足人們在居住環境中進一步尋求舒適的需要,就像隻能看不能坐的椅子。很多弊端情況是,設計人員若太重視美感層面,對於舒適思考不太注意,就如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以人為本的功能需求還是第一位的。一個專業的設計人員對待每一個案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如同戀愛置身其中,眉目傳情、與之互動進而產生共鳴。一個專業的設計作品是可以打動人心的,通過設計出來的作品讓人感受到快樂、興奮、安靜、放鬆、美好等等,在這個作品裡面可以看到設計者與使用者的情感與性格特點。

李州永說,“通感時代”還處於上升發展階段,今后將逐步鎖定小眾人群,專享私人定制。我們也相信,有這樣一個引領人,“通感時代”會有一個值得期待的明天。

(責編:魯婧、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