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博物館:邊塞文化體驗地--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陽關博物館:邊塞文化體驗地

2013年05月20日08:39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陽關博物館大門

  陽關博物館之張騫雕像

  在戈壁深處,古陽關烽燧腳下,坐落著一座佔地10萬平方米、館內面積7.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的民營博物館——陽關博物館,它依托古陽關星羅棋布的歷史遺跡和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館園結合的方式,向游客展示著古代邊關軍事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的遺跡,使其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景點,同時也成為了西部重要的文化地標。

  館園結合 憑吊古陽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首意韻悠長的古詩,使陽關家喻戶曉,成為許多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然而,甘肅陽關地處戈壁深處,距敦煌市70公裡,再加上歷史久遠,遺留的文物經過千年的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游客很難了解到陽關豐富的文化遺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陽關博物館館長紀永元說,以前陽關景區觀賞價值很低,游客懷著美好的向往,經過漫長旅途來到陽關后,看到的除了陽關烽燧外便是滿目的戈壁灘,於是有了“憑吊陽關不見關,西望絲路淚不干”的怨嘆。從敦煌到陽關往返坐車3個多小時,在景點呆不上10分鐘,“不來后悔,來了也后悔”成為當年陽關旅游體驗的真實寫照。“陽關文化不但需要保護、承傳,更需要搜集、整理、展示、解讀和提煉升華。陽關博物館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策劃並投資興建的。”紀永元說。

  如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成為建設陽關博物館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為此,在設計之初,紀永元就確定了“利用古文化,建設新文化”“堅持保護第一、利用第二”的辦館宗旨和原則,在設計上力求體現歷史人文遺址與現代人文工程協調、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協調、文化內涵與外在展示形式相協調,充分展示敦煌文化,集知識性、藝術性、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刺激性於一體的理念。

  在這樣的宗旨和理念下,2003年重裝運營的陽關文物旅游景區,由管理區、展覽區和游覽區三部分組成。展覽區即陽關博物館,游覽區則包括古董灘游覽區、沙漠森林公園、農家風情園。

  “館園結合的開發方式,讓陽關文化旅游景區中大漠綠洲自然景觀、古代人文景觀和現代人文景觀薈萃一地,雄渾壯美。自然景觀有南湖綠洲、戈壁沙漠、龍勒山、阿爾金雪山﹔古代人文景觀包括絲路南道遺跡、古董灘遺址、漢唐邊塞烽燧、漢魏晉墓葬群﹔現代人文景觀為陽關博物館仿漢建筑群和雕塑壁畫藝術品。”紀永元介紹。

  點將、通關 體驗古邊塞

  據了解,陽關博物館建於陽關烽燧北側800米外的坡麓台地上,是一座新型遺址博物館,其總體為仿漢朝城堡式建筑,館牆三面環抱,面向歷史遺跡,成拱衛態勢。它的南面有意牆開一面,使館內現代建筑群與陽關烽燧和遠處的阿爾金雪山遙相對望,使得自然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

  時間倒退到2000多年前,陽關博物館所在的地方,憑水為隘,據川當險,與玉門關南北呼應,是西漢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關隘,也是絲綢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等地的重要門戶。在寶石東來、絲綢西去的年代裡,陽關為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發揮過重要作用,“陽關大道”更是被喻為康庄光明之路。

  陽關博物館目前擁有館藏文物4000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700余件,包括銅器、鐵器、陶器、玉石器、木器、絲綢編織物等。這些文物內容涉及中原文化、吳越文化、北方游牧民文化、長城文化、絲路文化、敦煌文化等,為游客了解陽關提供了更多的內容。藏品展覽主題以敦煌文化、絲路文化,以及兩關長城、漢唐軍事文化為核心,主要陳列在兩關漢塞廳和絲綢之路廳兩個展廳。

  此外,在博物館西北隅往東,沿北牆建有仿漢民居一條街,游客可信步漫游,領略兩漢敦煌的風土人情。在東南隅,建有長33.18米,寬21米的仿漢陽關關城,關城為磚混木結構,兩側有登城階梯通道。

  目前,陽關博物館除採用建筑、雕塑、壁畫、文物陳展、環境等綜合藝術手段,多層面深度展示邊塞文化外,還依據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歷史文獻仿照元大都建造了陽關古城,這裡每天定時上演敦煌樂舞﹔陽關都尉府內置有陽關都尉辦公、飲宴、辦理通關文牒等場景,讓游客親身體驗2000年前辦理關牒的場景﹔仿漢兵營由帥帳、軍帳、軍營、轅門、練兵場、射箭場、點將台等建筑組成,形象地展示了邊關軍事文化,再現了昔日守關將士戍守邊關的艱辛軍旅生活,游客可以參與這些游樂活動,體驗古代邊塞軍事生活﹔在陽關陶藝坊,由民間藝人現場燒制絲路文化、敦煌藝術、西域風情三大系列的旅游工藝品,游客可以參與制陶活動,自己動手燒制有個人人文信息符號的陶藝品。

  通過參觀與互動結合的方式,陽關博物館的游客數量大幅度增加,每年游客接待量從2003年的幾千人攀升到了2012年的8萬人次,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互補共贏 文物旅游發展之路

  談到陽關博物館10年多的發展歷程,紀永元有一個清晰的賬本:截至目前,他已先后投入資金6800余萬元,陸續完成了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文物遺址保護、景區環境治理、旅游開發、文物征集等多個項目,同時配合地方文博部門,推進該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力度得到很大提升,陽關的知名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歷史文化遺產價值也進一步顯現……

  作為一家民辦博物館,紀永元坦言,在建設運營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困難,比如政策保障欠缺、建設運營資金不足、專業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薄弱等,亟待各級政府給予幫助解決。但無論困難有多大,他將一如既往。他說:“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是舉世公認的,每一個敦煌文化的追尋者,所付出的都將是一生。”

  談到今后的發展,紀永元躊躇滿志。他認為,陽關博物館的實踐,証明文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並不矛盾,關鍵在於有一個正確的理念。他說,對於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必須先保護,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再開發利用,隻有保護好了文物資源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有長久的未來﹔旅游經濟的發展依賴於文化資源,同時旅游經濟的發展也能推動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隻要找到文物與旅游結合的切入點,文物與旅游就可以實現和諧發展、共生雙贏。

  下一步,陽關博物館將重點發展景區基礎設施、陽關公路建設項目、陽關景區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設施建設項目,推動陽關景區轉型升級,將陽關景區建設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將陽關文化產業園區將建設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孔德)

(責編:赫英海、魯婧)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