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展示。記者王燕攝
在廣州市中心的商場,一消費者被大顆粒鑽石所吸引,但圓形切割的白鑽更有收藏價值。記者 王燕攝
本報調查:與傳統圓鑽對比 異形鑽省料10%~40% 售價卻高出20%~70%
春夏時節的國際珠寶拍賣會上,異形切割鑽石再次成為市場焦點,來自博茨瓦納的101.73克拉白鑽估價高達3000萬美元,正是一顆梨形切割的寶石珍品。無獨有偶,本月至今,受“搶金潮”的推動,中國內地市場中的異形切割鑽石也風生水起,心形、玫瑰窗形、公主方形、水滴形,新品層出不窮,市民躍躍欲試。
不過,記者多方走訪加工企業與專業人士,其對於異形切割鑽石的認同度並不高:57個切面的傳統圓形切割方式,已能最大限度地折射出鑽石的璀璨光芒,對於鑽石原材料的要求較高﹔其余切割方式,是商家為了節約原材料的因地制宜之舉﹔異形切割產品的成本,要比圓形的傳統切割方式節約出10%~40%不等。
現象:部分知名鑽石品牌借異形切割抬價
在廣州市中心某商場的“鑽石世家”品牌櫃台,銷售人員極力向記者推薦一類“玫瑰窗”切割方式的鑽石,與傳統圓形鑽石57個切面的外形不同,該類鑽石的切面高達121個﹔在顯微鏡下,該鑽石呈現的圖案並非圓形鑽石的“八鑽八心”,而是呈現出錯綜交匯的16箭頭的多邊形狀。
該類鑽石的重量從0.3克拉到1.5克拉不等﹔據櫃台小姐介紹:該產品是他們企業2013年的獨家設計研發產品,銷售十分火爆。
其價格高出一籌,普遍要比正圓形、57個面的鑽石高出三四成。比如說0.5克拉、VVS(淨度)、H色(中等白色)的鑽石,正圓形產品的零售價格一般在2.5萬~3.5萬元之間,而121個切面產品的價格卻達到了4.3萬元,價格高出前者20%~70%。
另一家廣州市中心商場中的“老鳳祥”品牌,近日銷售的“心形”鑽石戒指,價格也要比普通的圓形鑽石更高。比如說VS、G色、0.39克拉的“心形”產品,標價高達1.3萬元以上,而同樣重量的圓鑽,價格多在1萬~1.3萬元之間,反而要比“心形”的便宜10%~30%。
無獨有偶,某商場的“赤?”珠寶專櫃,0.36克拉的方形切割鑽石,價格高達17000元,與同台銷售的圓形切割鑽石不相上下甚至價格更高。而在“英皇”珠寶專櫃,異形切割的鑽石種類不多,卻價格昂貴,包含一顆0.37克拉“心形”切割鑽石的普通項鏈,標價高達24000元以上﹔而1克拉的“心形”鑽石戒指,價格高達10萬元以上。
內幕
異形切割“出料率”高達65%,遠比圓形切割省料
TIPS
選購技巧
1.弄清是否合成品
2.1.5克拉以上優質
白圓鑽才有收藏價值
資深收藏愛好者、廣東公正拍賣行的譚練認為:“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無論是消費還是收藏,都要力求較高的性價比,看待市場、標的的態度均應客觀,不能被商業大佬牽著鼻子走。收藏鑽石首先辨識是否是天然貨,而非合成鑽石。另外,1.5克拉以上重量、VS、H色(優白)以上級別的產品,才有升值的空間與被回購的余地。
記者走訪了番禺、東莞的鑽石加工企業,在其生產線上,目睹鑽石首飾的加工過程。任何寶石的加工過程中都會趨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對於鑽石來說,正圓形的切割方式對於原材料的要求最高。而在科學儀器的演示下,廣州南華工貿技工學校的熊英介紹:57個面的切割方式能最大限度反射出鑽石本身的璀璨光芒。如果強行在此基礎上增加切面,僅從美學角度來看是畫蛇添足。
而記者仔細研究在“鑽石世家”的玫瑰窗鑽石與“老鳳祥”的心形切割鑽石,在白熾燈光下,其光芒確實比較散亂,不如傳統的57面正圓形切割方式那麼光芒四射。
不求漂亮,為何要異形切割?
1為了規避材料損耗
珠寶企業、珠寶技術學校與廣地珠寶檢測站專家的看法完全一致:所謂異形切割、多切面切割,說到底,還是為了規避材料損耗。在鑽石加工企業,以目前國內的技術水平,同樣重量、質地的鑽石毛料,切割成正圓形、57個面,“出料率”隻有30%~35%(就是說毛料中65%~70%的材料要被廢棄不用)。
而如果加工成100~121個面的鑽石,“出料率”則可以達到30%~60%,如果加工成公主方鑽與祖母綠形方鑽,“出料率”甚至可以達到65%。
2充分利用材料切出更多造型
廣地珠寶檢測站的賴主任介紹說:“57個面的傳統切工強調的是對稱原則,追求對稱才能使得每個切面的折射能力達到平衡、反射效果最好。
但異形切割則不同,類似於做翡翠雕件,總是因地制宜切割,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原材料如果是三角形的,就順勢切割成水滴形鑽石﹔原材料如果是長方形的,就切割成祖母綠形狀的鑽石。”
3同體積 多數121個面比57個面的鑽石要重
從物理特性的角度來看,空間一定的情況下,物體的切面越多,空間裡的致密性就越強,空余的部分也越少﹔而切面越少,空余的部分就越多。看似同樣的體積,121個面的鑽石當然遠比57個面的鑽石更重﹔鑽石以重量計算價格,1克拉的鑽石遠比0.95克拉的鑽石賣價高。
市中心的各大檢測站曾做過大量實驗與計算,同樣體積的鑽石,57個面的鑽石平均要比同樣體積、切面超過100個面的鑽石的重量低出3%~20%。
4異形切割暫未有標准可依
記者廣泛走訪了珠寶加工企業得知:對於異形鑽石的切割標准,國際上並沒有嚴格的標准與限制,不如57個面圓形切割鑽石的切工標准那麼規范,“不對稱”、“漏切”的案例時常發生,影響了鑽石的保值價值。
市場:鑽石“托拉斯”推什麼 零售商就吹噓什麼
對於“節約原材料”的說法,記者實地採訪了深圳、香港若干銷售異形鑽石的珠寶商,其中也包括鑽石世家等幾家知名企業的櫃台經理,對方極力否認異形切割是為抬高鑽石售價的說法。他們認為:“首先,切割面越多,對於工藝的要求越高,耗費材料反而越多﹔再者,‘切工’是衡量鑽石價值的最重要標准,在美國寶石協會最新的鑽石鑒定體系中,‘切工’的成分甚至能佔據50%以上的份額,重量、顏色、淨度隻分享了其余50%的價值份額。異形切割、多面切割,要耗費更多的設計成本,理所應當更加值錢。”
那麼,“切工”真的有珠寶商強調的那麼重要嗎?這就牽扯到一個誰來定規則的問題。多年以來,國際鑽石價格、時尚趨勢都是由歐美的鑽石“托拉斯”聯盟來決定,即三四家控制了非洲、澳大利亞主要鑽石礦資源的歐美礦業集團,規則裡充滿了壟斷的味道。
而“壟斷”意味著追求商家的利益最大化,對於消費者來說,顯然並不公正。而記者從各地行業協會了解到,中國的珠寶商不過是跟隨“國際托拉斯”轉悠的“馬后卒”,“托拉斯”想要推什麼,中國珠寶商就包裝什麼、吹噓什麼。無論是異形切割還是多面切割產品,都是鑽石“托拉斯”近兩年極力推出的品類,交由中國商家復制與落實﹔中國企業所謂的“自主研發”說到底都是吹噓之詞。
“切工”特別重要的說法,也與中國珠寶文化史上的“天然去雕飾”的原則截然不同,前者強調的是人工的作用,而非寶石本身的價值。而中國企業在這方面顯然務實很多,極力強調寶石原材料的重要性﹔無論是翡翠玉石還壽山石,都以原材料的好壞作為市場流通的第一標准。
而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場,願意回購鑽石的典當行、珠寶商均表示,他們對切工問題不是特別在意,能否回收、定多少價格,主要看鑽石的重量與顏色。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分強調“切工”的因素,對於消費者、收藏者來說,並非一件劃算的事情。 (記者 曼妮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