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280處文物保護單位戴上“護身符”--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策劃>>文物保護

合肥:280處文物保護單位戴上“護身符”

2013年03月01日09:53    來源:合肥日報    手機看新聞

歷史悠久、名人薈萃。來到合肥,不僅可以看到美麗的自然風光、現代化的城市群,更有眾多古遺址、古建筑、古寺廟等。隨著文化強市的推進,合肥市不斷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記者了解到,合肥市城市紫線(在城市規劃中有七條線,“紫線”表示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規劃獲得通過,這讓全市280處文物單位有了“護身符”,文物保護與利用線條勾勒得更加明晰。

多數文保單位未獲開發利用

如今,合肥市域范圍內文物保護單位總計280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市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四縣一市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13處。在分類上,有古遺址107處、古墓葬46處、古建筑78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45處、石窟寺和石刻及壁畫4處。這些文物有著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和社會文化價值。

記者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域文保單位已基本記錄建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級別,多數文保單位已劃定保護范圍,制定了具體保護措施,並聘請文保人員進行看護。但市域各縣(市)多數文保單位目前處於未利用狀態,社會教育效益、旅游經濟效益等均未得到體現,交通與服務設施配置不完善。

根據規劃,合肥市對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將形成“兩核四區”的總體旅游發展布局,具體為中心城區歷史文化觀光核、環巢湖生態休閑旅游核、淮軍文化與自然風光融合區、城東紅色文化生態旅游區、城北生態休閑體驗區、城南山水溫泉養生度假區。

重保7條歷史文化特色街區

古遺址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逐步拆除遺址保護范圍內的非文物建筑,包括各種建筑物和構筑物。

保護范圍內應根據古墓葬面臨的危害,及時、有針對性地實施具體的技術保護措施,保証文物本體安全,涉及古墓葬保護范圍的新建城市道路必須服從保護規劃。

古建筑保護范圍內嚴格遵循文物保護原則,不可添加臆測的建筑和改變建筑的格局。

…………

針對不同的保護對象,本次規劃提出了不同的保護措施。尤其是,合肥市此次提出了重點保護三河古鎮歷史街區、西門崗灣區歷史文化街區、合肥1944民國文化風情街、蕪湖路老廬州文化街、湯池老街、烔煬老街、柘皋老街等7條歷史文化特色街區。並且根據各條老街的建筑風貌、所在區域,提出了要重點保護的內容。

教弩台舊址等保護難度較大

在這個規劃中,記者看到,桃花店漢墓群、省博物館陳列大樓和教弩台舊址3處被定為重點關注對象。

據了解,桃花店漢墓群已出土戰國到東漢時期墓葬120余座,各類文物近2000件,目前在姜郢、許崗等自然村周圍仍然保留著一些墓葬。在此之前,合肥市已有文件規定,桃花店漢墓群古墓葬封土堆及周圍20米內不得取土和興建建筑物。本次規劃提出,結合市文物處提供線索劃定保護范圍130.8公頃,規劃實行彈性控制,收儲同時先勘測,如有古墓,就地保護或發掘后開發建設。

而根據《文物保護法》,劃定的建設控制地帶內各類新建、改建建筑風貌、高度、體量和色彩等需與保護對象相協調,因此省博物館陳列大樓、教弩台舊址開發保護壓力較大。 (劉標) 

(原標題:合肥:280處文物保護單位戴上“護身符”)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