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面具之下隐藏着什么?从三星堆青铜人面像说起

陈小利
2018年07月30日08:31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面具之下隐藏着什么?从三星堆青铜人面像说起

  【编者按】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览中的四川三星遗址出头的青铜人面像、金面具引人注意,它那杂糅了“人兽”的脸庞和极度夸张的眼睛,给人感觉神秘又恐惧。其实,这些面具原本还有一层颜色装饰的,只是时间不留痕……

商 纵目面青铜面像 高66厘米,宽138厘米,厚85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商 纵目面青铜面像 高66厘米,宽138厘米,厚85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青铜纵目面具有“千里眼,顺风耳”之称,面具向前突出16厘米长的瞳孔以及两耳间长达138厘米的夸张造型,让三星堆文物就此染上“外星文明”的色彩。不过专家认为,纵目面具极可能就是古蜀人祖先崇拜的产物,因为古蜀第一代蜀王蚕丛有“纵目”之说。

  有意思的是,上古典籍《山海经》中就有大量的人形与禽兽之形的丰富组合, 从而在文献资料方面印证了以古蜀四川为中心的图腾时代的存在。另一方面, 三星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则从造型实物的角度证明了《山海经》的描写决非凭空编造, 而是有着实际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认识方式之来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兽组合形象在人类早期文明中较为常见,比如埃及的阿鲁比死神、月神洪苏、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兽);古希腊的诸神之王(牛首人身),艺术之神阿波罗(羊首人身)、畜牧之潘(半人半羊)……

  一眼千年,它的眼神在凝视着什么?

 

  商·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面具最让人震惊、印象深刻地应该是它们的眼睛。有专家研究三星堆的眼睛造型,认为整体上都注重神似,都突出浓眉大眼及威严肃穆的神态,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他们将三星堆的眼镜造型分出了三类:纵目(凸目)造型、“瞽目”和“圆(睁)目”。

三星堆突目铜面具

  三星堆突目铜面具

  特别是第一类是青铜面具上的纵目(凸目)造型,这种特殊的类型印证了《华阳国志·蜀志》中那一段半人半神的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据传说,蚕丛是蜀地最先强大起来称王的部落代表。蚕丛的形象在蜀地广为流传,影响着人们的习惯心理,从而逐渐演化成蜀民族及其他居于蜀地的人们的祖先神。“纵目”面具可能是古蜀人的图腾徽记或古蜀国先王的面像;用于隆重盛大的祭祀活动,是神庙里供奉的主神。

  那么,蚕丛的眼睛为什么长得如此奇特呢?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居住在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这一地方“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 由此可知,古时候当地人吃的盐是用岩石和土壤熬制而成,水土中严重缺碘,导致人们易患甲亢,而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球向外凸出,因此,有专家猜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他生前眼球就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将其进一步夸张、神化,因此,便有了这种奇特的“纵目”形象。

  顾朴光《中国面具史》中的傩戏“孽龙”面具和北美科维昌人的斯瓦赫韦面具

  类似“纵目”面具还能在现今的文化中找到,研究面具方面的专家顾朴光教授在其《中国面具史》写道:“类似A型面像的‘纵目’面具,在傩戏面具中曾有发现,例如贵州道真县的傩戏中有一个角色叫孽龙,其面具眼球突出眼眶达5厘米左右(图86),追本溯源,当与三星堆的A型面像有某种联系。北美科维昌人的斯瓦赫韦面具,眼睛也作圆柱状(图87),据说它来源于铜制圆筒,具有捕捉、确定远方信息并与之进行直接交流的作用,是超人视力的象征。”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