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搬与不搬——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4】

刘爽
2018年07月06日08:37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

  1555年的明代关中大地震,114石中有44石扑倒断裂。历史记载,在明、清、民国就有三次大的整修

  碑林应该抓住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在一片反对声中,也有相关专家表示支持:碑林终于遇上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搬迁,与时俱进。其中,原陕历博馆长、现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天游便是支持者之一,他告诉雅昌艺术网:“好容易有扩建的计划,我们要把碑林里的观赏环境、保护环境来一次根本性的改变。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有很多人不赞成,但是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呼吁要改变。我认为现在有条件让它放到一个更合适、更安全、更有利于观赏的环境里面,为什么不变呢?”

  据悉,澎湃新闻6月8日联系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王明升,希望他对为何北扩需要移动《开成石经》、以及西安碑林博物馆“北扩东进”规划的进展情况给出回应。他认为,如果到过西安碑林博物馆也许会感到,碑林像是一个各个朝代放文物的“库房”,碑林的扩建工程是为了更好保护、展示文物、传承传统文化。最终《开成石经》是否会搬还需听取各方意见。目前,浙大和其他保护单位的专家团队在做《开成石经》的三维扫描工作,对所有碑石做全面检查,看哪些碑石有裂缝,不同碑石的问题都有相应的保护方案。

 

 

  为《开成石经》进行体检,图片来自《西安晚报》

  2018年6月17日,西安晚报刊发《1181岁国宝级文物唐〈开成石经〉搬移提上日程》,文中提出:为提高抗震指数、创造一个更好的保护与展示环境,将迎来一次百米内的搬移,并告诉大家进度:正在进行的是两个项目,一个是对每石进行三维扫描,另一个项目是省文保研究院开展的“开成石经病害及机构稳定性研究项目”,也就是“体检”。X光、超声波、内窥镜都用上了,现在进行的是“体检”第一步的“抽检”。

  同时,西安晚报官微《西安发布》在7月15就已经预告了馆方“为科学推进,搬移的过程要分为四步走:第一步是也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搬移前的“体检”。三维扫描为保留现状数据,为修复中做准备。第二步则要等“体检”报告和“治疗”方案出来。也就是“治病”,强身健体。张安兴介绍说,比如没有粘接的要粘接,原来粘接方法不得当的就要改进。本体保护修复做好了,就到第三步的搬移。这就需要找专业机构做一个方案。要根据《开成石经》的现状和石质文物的特点进行。“比如搬的过程中给每个石刻做个模具,就像将它放进抽屉一样,吊着走。”前三步都是为了全面了解每个石刻,只有修复好后才能进行保护性搬运,并要避免发生磨损。第四步是新环境的布展,要将隔震、灯光、温湿度等保护条件到位,当然还要考虑针对文物的运输通道进行设计,以确保搬移中的安全。这一步最重要的是隔震抗震。现在考虑两层隔震构架,一层是建筑本身隔震,在地震多发带的成都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在建筑时下面都做了隔震,可以消耗掉80%的能量。张安兴说还在考虑在文物下面再做一层隔震,让能量波再消耗,确保抗震高指数。

  结束语:无论“反搬”与“主搬”,大家都具有保护文物的初心。反对者举出了国内外很多原址保护的案例和方法,也有专家表示“希望馆方公布《开成石经》搬迁方案,让社会大众和行业专家都参与到讨论中”,毕竟文物是属于全社会的;“主搬派”则呼吁抓住历史机遇,现有科技条件成熟,可以给与《开成石经》更好的保护;而碑林博物馆方则表示近期会召开新闻发布给与公众回应。

  我们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并期待《开成石经》得到最美的命运安排。(文中图片来自碑林研究员陈根远和副研究员杨兵,特此感谢)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