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搬与不搬——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2】

刘爽
2018年07月06日08:37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

  《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简报》第19期

  碑林四位研究员联名反对意见书和签名

  搬迁事件演变过程

  介绍完毕《开成石经》,我们来看这次搬迁引发的争议过程:

  2017年2月3日,陕西省政府确定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项目”;

  2017年11月2日碑林研究员陈根远个人在微信美编发布《唐代开成石经千万不可轻易移动》,曾引起广泛转载关注。截止2018年1月25日,此则微信倡议已经点击12115次,其中参与《开成石经是否应该搬迁?》投票1050人,认为“《开成石经》应该搬迁”的12票,占总投票的1.14%。认为“《开成石经》不宜搬迁”的1038票,占总投票的98.86%;

  2018年1月29日,由陈根远执笔、碑林四专家路远、王其祎、陈根远、杨兵联名上书反对,将意见书送往相关部门;

  2018年1月25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简报》第21期上公布了碑林北扩项目规划方案,其中有将《开成石经》搬动到新陈列馆的方案;

  2018年3月9日,参加小组讨论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会长、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赵季平建议尽量保持《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的原址原貌,加快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扩建改造;

  2018年6月14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召开全馆大会。正式宣布确定北扩中搬动《开成石经》(此信息碑林副研究员杨兵提供);

  2018年6月17日,西安晚报刊发了一篇题为《1181岁国宝级文物唐〈开成石经〉搬移提上日程》的文章,文中提出搬移《开成石经》的最重要目的是实现更好的抗震保护和展示环境;

  2018年7月2日,西安自媒体“贞观”发布杨兵文章《82年前梁思成设计加固的碑林镇馆之宝,搬,还是不搬?》反对搬迁;

  目前争议持续进行,馆方回应“会近期召开媒体发布会给与回应”。

  西安孔庙自建立伊始,就与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的命运紧紧牵系在了一起,它们共同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流变

  《石台孝经》

  碑林在都城中的位置

  《开成石经》已成历史记忆和城市神经

  很多反对《开成石经》搬址的专家有这样的观点:不搬动的核心问题是《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与孔庙1181年来,从来就没分离过,《开成石经》是孔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单体文物概念。《开成石经》是城市记忆和神经,不可轻易移动。

  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列举了“反搬”三条理由:第一开成石经是930年前碑林建立至今,一直没有移动过的唯一一套碑石,除了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其他碑刻都曾经移动;二因此《开成石经》是西安碑林这个中国最重要的遗址类博物馆的“遗址”标志。博物馆是保存人类文化记忆的地方。开成石经是西安碑林930年来最重要的记忆载体,如果搬迁,我们的记忆何以寄托;第三,930年,开成石经搬迁、陈列是极为慎重、极周详的一个计划,今天它的布局十分合理、参观路线相当通达,一点儿也没有过时。

  上海大学教授、文物专家罗宏才曾于上世纪80—90年代在碑林工作近十年,对其十分有感情,闻听此消息表示:目前没有看到馆方公布的搬迁方案,但是以他对碑林现在格局的了解,主张“一定要慎重”。罗教授告诉雅昌艺术网:“《开成石经》有自己的生长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的文化形态,这种稳定的文化形态带来了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方面的东西。我们轻易改变它的环境或让它融入另外环境的时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开成石经》本身物理结构的改变,而是对整体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的变异,减退或者是一种伤害。”罗教授说虽然《开成石经》早期有过搬迁和变异,但是从宋代开始进入碑林,和《石台孝经》、文庙等很多多相关的文化元素已经是巧妙地融为一体了。“它已经添加了很多文化的情愫,相关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文明维护精神体制、维护文化的精神和力量。搬迁会破坏以《开成石经》为代表的碑林中轴线。应考虑不搬情况下的保护措施。”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