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扇中自有颜如玉【2】

张涛
2018年06月26日11:25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扇中自有颜如玉

  扇中自有颜如玉

  延至近代,士商合流,文人意气往往让渡于商海洪流,折扇既具清凉气又有烟火气。海派巨擘吴昌硕,售卖折扇即深谙饥饿营销的商业手段,《神州吉光集》刊载:“此扇尺寸较寻常所用大逾一倍,纸亦精美,为天津高郎夫委本会代求者,历时三月,始获佳作,据缶老云,扇式狭小,极其费力,故今岁大半谢绝。两面书画只此一柄而已,特刊卷端以公同好。海内鉴家欲委本会代求书画者,望先开示尺寸,请其自订价格,如蒙许可然后按润收件,因缶老年已八旬,精神虽健不肯多为酬应,旧例不足凭也。”名人效应也会为折扇价格增光不少。本可能当上末代皇帝的旧王孙溥心畬,入民国后名士派头依旧,于1925年与溥雪斋、溥毅斋等清宗室以及清遗老共组松风画会,会名虽雅,会中活动却非曲水流觞的文人雅集,而是全然合作售画的职业同盟。松风画友所共同开列的润格之中,“纨折扇每面二十元,过大者加半,古诗文补图并发原句者另议,青绿加倍,书纸自备”,其一柄扇面即是齐白石北漂之初开价的十倍有余。文人意气不在,商业意识浓重。银圆落袋的清脆声音,当然远比寒林松风悦耳动听。

  溥儒 秋山夕照折扇面 纸本设色

  纵23.5厘米 横50厘米 福建博物院藏

  时至近代,文化环境大异于往昔,精于赏鉴雅好丹青的传统文化精英阶层与画家角色渐行渐远,同时附着于画家面孔中的传统意义上的通学文士身份褪色,缱绻于市场之中的职业画家渐次成为艺林主流。本来一脉相承的文士与画家所共生共融的传统文化格局,因近代社会各个阶层的异化与传统文化的断裂,尤其如时局流变、经济压迫与政权规训的强悍侵袭,使其一体多面之身产生深刻的角色分裂与身份游离。由传统文士为折扇所加持的风流雅意,也在商界浪潮的强烈冲击下烟消云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彼时长物之雅,已被此间俗物所羁。陆和九先生1941年于北平悬润鬻画,坐困愁城吟诗表意:

  时人瞎说我名家,艺术天才人争夸。

  若论价格比歌舞,赚钱不及纺棉花。

  名家笔墨化云烟,一例缝穷只要钱。

  我亦为钱忙到老,惹人笑骂学时贤。

  (明)董其昌楷书谢庄游后园赋 扇面

  纸本墨笔 纵18厘米 横55厘米 香港艺术馆藏

  同样在1941年,已经沦为“孤岛”的上海,青帮大佬高兰生大肆操办自己的“四十寿辰”,非常高调地在报纸上登载答谢感言并特意免费赠送大批白骨折扇的广告。上海影业大佬张善琨看到此条广告,灵机一动。他想到自己新拍的电影《家》正需要进行宣传,何不向高兰生学习,向社会免费赠送折扇,一定会产生轰动效果。可惜打听一番后发现一把白骨折扇成本即需一元,预计送出五万把,即是白白撒出去五万大洋,成本太大。张善琨心生一计,干脆将折扇免费送出一半,另一半则由自己公司名下的全体女影星在折扇上或题字或画花或签名。据说胡蝶能画两笔花卉,那就请她随便画几笔再题个大名。一干红遍沪上的女明星陈云裳、顾兰君、袁美云、陈燕燕都可如法炮制,如此一番定制好之后,张善琨在《家》公映之前,先行将这批折扇向影迷兜售,果然引起极大轰动,电影也随之得以大卖。影迷们在炎热的电影院里,轻摇着由银幕上那些婀娜多姿的女明星所题所画的一柄柄白骨折扇,虽然未必凉风习习,但扇面上那经过纤纤玉指或绘或书的拙劣笔迹,已经足以让影迷们心中荡漾,通体透凉。

(责编:潘佳佳、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