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宫看吴昌硕铁笔下的花开花落【6】

展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铁笔柔毫”,集中展示吴昌硕作为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大师,在篆刻和书法方面的艺术成就。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馆员、博士郁文韬谈及,文人画强调以书入画,书法用笔,吴昌硕的绘画创作正反应了他精深的书法造诣,而其治印的结篆之巧妙,安排之妥帖,运刀之老辣,也真如以刀代笔。吴昌硕学习铭文、金石碑帖、汉魏、都是他书法与篆刻创作的灵感来源。
吴昌硕的书法与印章突破了前人严禁、秀雅妍美的做派,向作品中注入了奇崛古拙的金石气息,从而已其铁笔柔毫为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审美趣味,这是整个展览主题要传达出的含义。
吴昌硕 篆书临石鼓文轴
吴昌硕常常自己谈到,自己之所以能在近代书坛卓然成家,得力于他对于《石鼓文》书法的毕生探索。故宫博物院此次展览中展出了一件院藏《篆书临石鼓文轴》书于1915年旧历五月,通篇体势典雅厚重,用笔浑朴苍劲,深具古茂雄秀之美,堪称吴昌硕这一时期的《石鼓文》书法代表作。
吴昌硕 行书普宁寺牡丹诗轴
吴昌硕的家庭世代以耕读传家,父祖两代皆有诗名。虽然吴昌硕在早年因战乱而没有能够充分受到家学的滋养,但他终生吟哦不辍,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各类诗作。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件《行书普宁寺牡丹诗》轴便是吴昌硕的一件自书诗作品,书写时间为1927年“凉秋”,吴昌硕逝世于这一年的旧历十一月初六,此幅作品堪称其极晚年的行书力作。
著名书法篆刻家沙孟海先生在青年时代曾受到过吴昌硕的指导,他称赞吴昌硕晚年的行草书“坚挺凝练,不涩不疾,亦涩亦疾,更得‘锥划沙’、‘屋漏痕’的妙趣。”这件作品便十分符合他的此番评价,其体势大气磅礴,用笔遒劲雄浑,结体欹侧取势,横纵并施,用墨浓淡干湿一任自然。虽不斤斤于点画之工拙,而苍茫朴拙之气淋漓满纸,确可谓离披点画,人书俱老。
文华殿书画馆正式启用
2018年,故宫博物院的展览迎来新的提升和改变,以“艺术向新”为目标追求,力求在“文化+”的道路上做出新的尝试,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专馆方面,珍宝馆、钟表馆、陶瓷馆、书画馆将于今年全面改陈,武英殿与文华殿展示功能对调,武英殿变为陶瓷馆,文华殿成为书画馆。此次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的开幕,标志着故宫文华殿书画馆的正式启用。
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时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规橅殆依明制为之”。乾隆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讲习“四书五经”。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此外,明代设有“文华殿大学士”一职,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此次专馆改陈,严格量化各类保护文物古建本体与展出珍贵书画类文物的技术指标,并与展示效果达到整体和谐。展厅本身,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天花与地砖,新增加的顶部照明,明亮而柔和地展现展厅的顶部空间。温控系统采用航天科技,以泵驱两相流体回路辅以末端精确配风的控温方式,保证珍贵书画文物的展出安全。展厅内所有设备均为装配式,安装后可逆向拆卸,无损古建。为文华殿展厅量身订制的书画文物展柜,较原先的书画展柜相比,在照度、湿度、环保、安全等方面都有性能提升。
他表示,随着“原状陈列是重点、专馆展览是特点、临时展览是亮点、年度大展是热点”的展览特色的深化,故宫博物院的各类展览将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精彩独特的内容,向社会公众传递故宫文化信息,讲好故宫故事。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