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天津博物馆百年华诞 三大镇馆之宝齐亮相

段维佳
2018年06月04日08:41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雅昌专稿】太保鼎、雪景寒林图、乾隆珐琅彩玉壶春瓶三大国宝亮相百年天津博物馆

从1918年到2018年,天津博物馆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史。就在一百年前的6月1日,在严智怡等人筹集下在河北公园(今中山公园)正式举行成立展览会,由此拉开了天博百年历史的序幕,也由此开启了天津进入国人自办博物馆的时代。

 

为纪念天博百年华诞,天津博物馆精心推出了纪念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系列展览:“守望文明 百年荣光——天津博物馆1918-2018”特展,将天博在时代背景之下的历史沿革一一讲述,也是最真切的回忆。“清代中期绘画特展”是天津博物馆从明代中期、晚期至清代初期之后的第四场系列展览,同时还借展了兄弟单位的众多珍品。以及“文海撷珍——天津博物馆藏近代文献展”呈现天津近代以来天津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历史资料,“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夫妇捐赠西洋玻璃器展”中精致靓丽的各式玻璃器相信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这四个展览既有天博百年的发展历程,又有珍贵文献的集中展示,既有馆藏清中期绘画精品,更有捐赠者捐赠的精美玻璃器。值得瞩目的是,天博精品厅调陈,拿出了西周太保鼎、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轴、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三大镇馆之宝的真迹真品,将天博百年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尤其是范宽雪景寒林图轴是2012年天津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亮相一次后,时隔六年再次公开面世。

《雪景寒林图》真迹已经在5月29日在天津博物馆二楼“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中展出。为了保护书画,《雪景寒林图》、《金明池争标图》、《婴戏图》只展到6月10日,《中兴瑞应图》和《水仙图》展到6月24日。此次调陈,还有14件馆藏书画精品,西周太保鼎与战国楚王鼎2件青铜重器展出。

镇馆之宝集合亮相

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

为迎接天博百年华诞,“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完成展品调陈,时隔六年,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真迹再现!

     

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轴(真品现场图)

绢本 设色   纵193.5厘米 横160.3厘米

宋代画家范宽所作《雪景寒林图》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该图为三拼绢的大幅画作。白雪皑皑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山麓水际边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全画布置严整,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皴擦、渲染并用,尽显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被公认为范宽的杰作。

画面前景的树干中,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署款,《宣和画谱》中记《雪景寒林图》曾收于宫廷御府,这很可能是范宽专为宫廷而作,也必是精心之作。

《雪景寒林图》历经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收入内府,存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园时曾流落民间,后被工部右侍郎张翼购得。从此张翼、张叔诚父子两代对其倍加珍爱。《雪景寒林图》至今保存完好,除画绢自然变色外,几乎没有破损残缺,无疑更提升了艺术和史料价值。

经过近千年的流转,《雪景寒林图》是现存于大陆的唯一的范宽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范宽《溪山行旅图轴》。历代藏家对其收藏,能目睹其精彩的人寥寥可数。连自己的家人都秘不展示的张叔诚先生,于1981年毅然将其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使得千千万万的观众有机会欣赏这旷世珍品。

张叔诚(1898~1995),名文孚,别名忍斋,直隶通县(今属北京市)人。其父张翼为清工部右侍郎、总办路矿大臣。张叔诚为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博物馆事业的热诚支持者。曾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市政协委员。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真品现场图)

高16.3厘米 口径4厘米 底径5厘米

清代前期,从国外进口有与景泰蓝相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品物。当时国内也盛行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用进口的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珐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绘画的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御用瓷。创始于康熙末年,雍正朝制作日趋精美,乾隆时期更加工巧精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国宝级文物。小撇口,长颈,腹部下端丰满,圈足。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珐琅彩绘芍药雉鸡图: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芍药花及秋季花草。

空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朱文“春和”印,句尾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芍药雉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画工精细入微,绘画图案取自清代宫廷画家的手稿。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有如一幅展开的画卷。

西周太保鼎(真品现场图)

通高57.6厘米 口长35.8厘米 宽22.8厘米

清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曾在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七件青铜器。它们是小臣犀尊、太保簋、大史卣、太保鼎等。这些商周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饰华丽繁缛,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一时间,学者们研究著录,收藏家们争相收藏,成为清末民初金石学界的头等大事。目前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梁山七器”。

西周太保鼎为方形,重26公斤。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鼎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最为显著的是柱足上装饰的扉棱和柱足中部装饰的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奇异。

鼎腹内壁铸“大保铸”三字。大保即太保,太保为官职名。据学者考证,这件太保鼎是西周成王时的重臣召公奭所铸造的。太保鼎因其珍贵,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不允许出境展览的64件古代艺术品之一。

“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还推出了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页》、 赵孟坚《水仙图卷》、宋代《中兴瑞应图卷》以及青铜重器“克”氏三件等,众多文物精品非常值得一看。

换展清单

宋  张择端  金明池争标图页  绢本  设色

纵28.5厘米 横28.6厘米

金明池是北宋汴梁城外的皇家园林,每年三月由皇帝赐令开放,君臣同乐,郊游嬉戏,共观龙舟争标,是当时京城一大盛事。靖康之变后,赵宋王朝南渡,“争标赐宴”则成为历史的陈迹,不复存在。因此传世近千年的《金明池争标图》成为我们领略当日繁华胜境的最直观方法。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画院待诏。工于界画,尤其擅长作舟船、市桥、城郭,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是其代表作品。

宋 苏汉臣 婴戏图页  绢本 设色

纵18.2厘米 横22.8厘米

苏汉臣是北宋风俗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喜描绘儿童生活。这幅《婴戏图》是他的传世佳作之一。画面中两个儿童扑蝶嬉戏,构图均衡,笔致工丽,又饶有情趣。款属“苏汉臣”,是国内罕见的苏汉臣真款作品。

宋 无款 中兴瑞应图卷  绢本 设色

纵26.7厘米 横397.3厘米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在靖康二年,金军掳掠北宋徽宗、钦宗等北去后,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县东南)即位,改元建炎,旧史称赵构即位为“建炎中兴”。在对金主战主和的纷争政局中,因为非正常继位,赵构刻意宣传自己是顺应天意的真命天子,借以巩固皇位。于是便有了信臣曹勋编写的“瑞应故事”,《中兴瑞应图》就是据此故事绘制的图画长卷。

根据清人厉鶚编辑的《南宋院画录》记载,清人厉鶚编辑的《南宋院画录》卷三中著录了宋代画家萧照绘制了一卷《中兴瑞应图》,分绘故事十二段,每段前有曹勋书写的赞引,其中部分与本卷画面和引赞内容相一致,这幅《中兴瑞应图》极有可能是萧照所作。

宋 赵孟坚 水仙图卷  纸本

纵25.6厘米  横675厘米

赵孟坚(1199—约1267),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朝宗室。善画梅、竹、兰、石,画法扬无咎。尤善画白描水仙,用笔爽利流畅,风格淡雅。

全卷以白描线勾为主,以细长流利而匀净劲秀的线描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将水仙幽静、婀娜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水仙图》卷原无题款,仅在画尾上角钤一朱文方印“彝斋”。包首有乾隆行书题签“赵孟坚白描水仙真迹”。卷首赵孟坚自题书法水平不高,是后人作伪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纯题诗,但元代张楧、刘笏、张伯淳三人题跋,乃是从《赵子固水仙图并题长卷》移录的。

此卷曾经明代项希宪、杜琼收藏,后入藏清内府。《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有著录。解放后入藏天津博物馆。

青铜器展区

相传清光绪十六年(1890 ),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家村出土了一批西周晚期青铜器,计有大克鼎一件,小克鼎七件,克钟五枚,还有克盨等多件器物。本馆藏其中三件,分别为克镈、克钟、小克鼎。由于这些器物都是西周厉王时期一个叫克的贵族铸造的,所以这批器物称为克氏青铜器。克原为姬姓,是周王室的宗族。这批克氏青铜器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制度及军事活动的重要史料。

西周 克鼎  高35.1厘米 口径32.8厘米

西周 克鎛  高63厘米

鎛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椭圆体,平口,四面有透雕夔纹凸棱装饰,鼓部有铭文七十九字,叙述克接受周王的赏赐及命令,沿泾水东到京师巡查。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又接受车辆和马匹的赏赐,因而作此器,以追念逝去的祖先,并祈求幸福。此器是出土的克氏青铜器中唯一的一件镈,器型完整,纹饰精美,气势宏伟。

西周 克钟  高51.1厘米 口径29.4厘米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