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大千世界”的苦涩记忆:张大千在巴西的冒险【3】

陈小利
2018年05月21日08:50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拍卖前瞻】“大千世界”的苦涩记忆:张大千在巴西的冒险

  突发眼疾缠绕后半生 却也因此开创另一艺术高峰

张大千戴着一只眼罩作画

  张大千戴着一只眼罩作画

  张大千过去两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东京,偶尔回巴西一趟,疏忽了对八德园的建造与经营,是该回去为八德园好好整修布置一番了。不到半年,一座中国式的、散发浓郁人文气息的花园初具规模。一天,张大千在园内指挥工人堆砌假山,搬到一块巨石,他见工人搬得很吃力,遂下来帮忙,却因用力过猛,忽然感到两眼发黑,几乎晕倒,随即由家人扶着回室内休息,原以为休息几天就没事了,没有料想到眼疾会缠绕他的后半辈子,却也因此开创另一艺术高峰。

  最初的几个月听从医生的嘱咐,他停笔作画。时间一久,眼病又没有起色,心情越发郁闷,却画瘾大发,张大千受到视力的限制,不能再画工笔细画,开始尝试泼墨画。张大千1958年创作的《泼墨云山》记录了他首次染指泼墨云山时的兴奋与喜悦,画上题跋写道“老夫夜半清兴发,惊起妻儿睡梦间。翻倒墨池收不住,夏云涌出一天山。”虽然这仅仅属形式实验,还没像1963年后的满幅云烟有情怀寄托,但目睹淋漓画面耸一峻岭,宛若孤岛涌出云涛,画家已乐不可支,此刻未必遥期这形式实验将会带给他什么。

  巨作《泼墨荷花通景屏》被美国《读者文摘》以14万美金收藏,张大千后来查账发现被美国画廊给坑了

  真正让张大千泼墨泼彩走向世界舞台的作品应该是创作于1960年的《泼墨荷花通景屏》,尺幅之巨创中国画史新纪录,这幅作品是为1961年巴黎东方美术馆特展而作,用了六张大乾隆纸(每张宽两米、长三米)、一锭明朝墨,还特别造了一件大画室。开笔那天,张大千不许别人进入画室,只允许王之一进出摄影,那天他穿着白纺绸短衣衫裤,一反平时和蔼可亲的神态,端详着地上的宣纸,突然从缸里舀出一碗碗墨汁,向纸上淋洒,并不时变换角度,徐急有度,快慢变换,大约半个多小时后,满纸墨迹淋漓,狼藉不堪,之后让它自然风干。第二天泼了石青、如此反复几天,最后才添加荷叶梗茎把这些墨团连接起来,点缀上荷花。王之一说,他在一旁看得提心吊胆,无法想象这种泼墨如何处理。

  中间女士即为林蔼

  巨荷图完成后,张大千交给裱画师,在背后贴衬一层棉纸,未装裱,让儿子张葆萝送去巴黎参展,展览因为一场风波延期举行,风波是由中国留学生林蔼引起的。一天,张大千打电话叫林蔼帮忙熨画。林蔼问张大千:“张先生,为什么不裱好了再展览呢?”张大千回答:“没有人会裱这样大的画,只有拿到日本东京才有人装裱,而且短期内也弄不好的。”

  林蔼:“这样一张伟大的作品,不装裱而钉在墙上展览,对它的美感未免大打折扣,也恐怕会被外国人窃笑,怎么中国的画家这样寒酸呀!”当时,张大千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他命令大家停止工作,决定拿去东京装裱……过了年,再来巴黎时,这六幅大水墨荷花,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展出,轰动一时。

  巴西圣保罗近代艺术馆正在举行第二届“双年艺展”,邀请世界著名艺术家参展,此时乃紧急邀请张大千《巨荷图》到巴西荣誉展出,巴黎展览一结束,立即空运参展,又在南北美造成轰动。令张大千更高兴地是美国纽约的赫希尔艾德勒画廊(hirschl&adler gallery)邀请其参展,这是张大千在美国的首次展览,除了《巨荷图》,还有几十件作品展出,作品全部售出。张大千心里很高兴,曾好奇是谁买走了《巨荷图》,向画廊探询,对方以不便透露顾客资料,辗转打听,才得知道买主是著名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创办人华莱士(dewitt Wallace),售价十四万美元,一大笔钱,张大千听后吓一跳。

  张大千对金钱数字向来不太在意,此时展览销售作品账目已经结清,但他印象中,画廊和他结账时,并没有说到某一幅画卖了十四万美元,查阅账目后发现美国画廊蒙骗了他,付给他的钱根本不到实际售价的三分之一。张大千托朋友去向画廊交涉,没成功,张大千的朋友们很气愤,立即向新闻记者宣布画廊的欺诈行为,并扬言要请律师控告画廊。几个月过去了,却并未听到官司的消息。

  张大千好友黄天才曾在一次闲聊中问及官司结果如何?张大千说:“没有打官司,我没有提告”。黄天才感到很意外,随即说:“那不太便宜那画廊了!”

  张大千解释道:“我画《巨荷图》的目的并不在钱,主要是想在海外多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传统水墨画。画这么大一幅画,是要引起西方人注意及重视。《巨荷图》已经在欧洲、南北美展览过,都很轰动,得到好评,他很高兴。在纽约展出,原不在计划内,画廊邀展,作品居然全部卖出,《巨荷图》还卖了这么高的价钱,而且买画的是美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这些都是画廊的‘本事’,画廊的‘功劳’,中国传统水墨在西方艺坛算是扬眉吐气了,何必打官司!”

  真想不到!张大千最困难的时候竟然在巴西做猪毛生意

  张大千一辈子靠卖画为生,出手阔绰,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居住在巴西时,曾参与办公司,当了一个挂名的董事长,最后经济损失惨重。

  大约1963年的时候,张大千居住的巴西摩诘小镇上有好几位华侨都是张大千的朋友,其中两位是张大千的四川老乡。他们原来在大陆做猪鬃生意,用猪毛作油漆刷子,到了巴西后发现当地的猪毛都是当成垃圾丢掉的,非常可惜,觉得成立一个猪鬃公司肯定只赚不赔。但是,猪鬃在本地没有市场,只能出口,而按照巴西政府规定,注册一家出口公司需要相当大的资产做保证才能获得批准。那两位老乡便找到张大千,希望他帮忙,联手办企业。

  此时,张大千经济上也比较紧张,海外的中国画市场并不景气,张大千的开销却有增无减,于是也不得不考虑通过其他途径再赚点钱以补贴家用。

  公司特地从香港聘请了4位熟练工人,到各屠宰场收集猪皮猪鬃,大张旗鼓开始加工生产。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成品终于源源不断出来了。由于两位四川老乡原来就在大陆做猪鬃生意,而工人又是从香港过来的,所以张大千他们的产品出来后,包装设计几乎和大陆的产品一模一样。

  当时中美之间“冷战”升级,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和封锁,猪鬃产品不再从中国进口,而改为从加拿大、德国等地进口。由于张大千公司产品的包装设计酷似大陆的产品,被美国方面怀疑是中国大陆产品冒充巴西货,因而禁止入关。公司赶紧找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费尽口舌进行说明申诉。后来,美国驻圣保罗领事亲自到生产现场进行调查,确认这些产品确是在巴西生产的,遂答应发文给美国有关部门。遗憾的是,经过这样一折腾,耽误了很长时间,最后美国方面虽然取消了禁令,但是市场瞬息万变,美国做油漆刷子的原料已经由猪鬃改为塑料了,猪鬃的需求量已经急剧萎缩。

  猪鬃原料尽管是免费的,但是开办一家公司,前期投入不少,加上工人工资、包装材料等其他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钱没有赚到,损失却是巨大的,张大千把日常的家用开支都贴了进去。那段时间,是张大千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心情最低落的时候。认识他的人说,张大千从来都是待人和气,笑口常开的,但是那段时候却经常神色凝重,压力非常大。短暂挂名的“董事长”经历,给张大千留下了哭笑不得的苦涩回忆。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