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走一遍 走过中国书法史和思想史【4】

曹全碑 碑林3室
颜真卿颜勤礼碑原石
唐张旭《肚痛贴》
第三展室则陈列历代各种书体的珍贵碑石。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碑》、宋《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等;隶书有汉《熹平石经》残石、《曹全碑》,前秦《广武将军碑》和《邓太尉祠碑》等;晋《司马芳碑》石由隶向楷演变的典型书体;《孟显达碑》《颜勤礼碑》《郭家庙碑》《臧怀恪碑》等都是隋唐楷书名碑;隋《智永千字文》唐《怀素千字文》与张旭《肚痛贴》等则是驰名中外的草书佳作。通过这些碑石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过程。
关帝诗竹碑
第四展室陈列有苏轼、祝允明等宋明时期名家诗文书迹刻石外,还有宋至清的石刻图画,其中宋刻《长安城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名山声迹有重要参考价值。宋刻《王维画竹》、清刻《孔子像》《达摩像》和《松鹤图》《关帝诗竹》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峄山碑
秦李斯书《峄山碑》
第五展室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碑石,以清代为主。其中多为记述修庙、记功、拔田、赡学、以及官箴、格言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史的参考资料;部分碑刻还记载了西安文庙及碑林史的相关史料。此外,宋代重刻的秦《峄山刻石》及清代康熙皇帝、王铎、左宗棠等书写的碑刻,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第六展室陈列的碑石除少数是元明两代士人写的诗文作品以来,大部分是清代人写的诗词歌赋。其中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清代林则徐书《游华山诗》等,是难得的珍贵碑石。
“陕西本淳化阁贴”展示现场
第七展室为“陕西本淳化阁贴”,清顺治三年(1646年)刻。北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命王著将宫中所藏历代墨迹模刻于枣木板上。因刻于淳化年间,故名“淳化阁贴”。原贴刻成后不久毁于火。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肃宪王据原拓刻石,藏兰州藩署,称“兰州本”。“陕西本”是费甲铸据“兰州本”摹刻,共10卷,145石,两面刻字。“淳化阁贴”前5卷为历代帝王、名臣、名书法家字迹,后5卷为王羲之、王献之书迹,是中国古代著名法贴。
正在进行碑拓的碑林工作人员
结束语:七大展室的碑石中涵盖了顶尖中国书法,也涵盖了书法史,其中蕴含的内容更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智慧的综合。可谓艺术和思想的多重辉煌物证。
此外,碑林扩馆是佳事。但对于《开成石经》搬迁事宜,再次呼吁相关部门慎之再慎,以安全守护文物经典为要。(部分图片由碑林博物馆陈根远提供)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