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湘博“春秋文物大联展” 重现孔子见老子的情景【4】

洪镁
2018年01月18日08:48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每周热点

  神技天工 人性张力

  在大变革的时代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人性得以彰显,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呈现出百工兴盛的新气象。生活器具出现许多新材质、新工艺、新功能,同时追求器以载道,注重艺术对现实生活的美化,达到形与神、心与物的统一。

  曾侯乙墓青铜尊、盘

  春秋战国时期,“百工以巧尽器械”,彰显出“匠人精神”。青铜器整体脱离礼制规范,出现了自由舒展变化的审美趋势,功能从祭祀转向实用,形制不断推陈出新,铸造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此次展出的曾侯乙墓青铜尊、盘两件器物浑然一体,造型美观、纹饰繁缛,共有84条龙,80条蟠螭,镂空装饰使用了失蜡法,玲珑剔透,层次丰富,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巧的青铜器。

  而这件青铜器所采用的失蜡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金属器铸造方法,用蜡做模,模外做陶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模型成了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进去,冷却成型。

  双翼错银铜神兽

  这件双翼错银铜神兽应是压席镇器或陈设用品,造型类似后来的辟邪。它口部张开,脖子弯曲,翅膀扇动,看起来威武敏捷,具有极强的震慑力。五官、羽毛用银线错出轮廓,斑纹由粗细不同银片、银线构成,尤其是背上的两只龙雀鸟纹十分精彩,显示出匠人奇特的想象和高超的技艺。这件铜兽采用的错金银装饰手法也是当时的新工艺。金、银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锻制成丝、条、片,嵌在器物表面的凹槽内,经过打磨,形成色彩鲜明的文字或图案。

  金盏

  此次展出的金盏是目前所见最大最重的先秦金器,盖面和盏口铸有精细的云纹、勾连雷纹、蟠螭纹等;整器使用分铸法铸造而成,先将捉手、盖、身、足分别铸好,浇铸器身再合范成整体,与当时青铜器铸造方法相同,可见金银器制造受青铜文化影响很深。

  猪形酒具盒

  漆器最初仿青铜器,后来逐渐走出青铜器的影响,风格朝轻便实用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摒弃陈俗、追求个性表达与抒发浪漫情怀的造物风尚。这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式便携酒具盒,用于盛放耳杯,两端握手有销拴固定。它造型新颖,盒身为双首连体的猪,嘴、鼻、眼、耳都雕刻得惟妙惟肖,还装饰了宴飨、狩猎等生活场景图案,体现了楚人的世俗情致。

  黑陶鸟柱盘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竞相炫耀实力,物华器美,陶瓷业得到飞速发展,新工艺、新器形、新纹饰不断涌现,黑陶鸟柱盘即是这一社会背景之下的产物。黑陶鸟柱盘是一件水器,盘中圆柱托起一只飞鸟,盘口沿边有S形纹,侧壁有卷云纹和三角形纹。器物在烧造时,使用了中山国特有的新式制陶工艺“渗碳法”,有意让漂浮在烟里的炭颗粒渗入坯体,使之黑亮。

  纟(sī,通“丝”)秋衣

  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诸侯国间的服饰习俗存在明显差异。士大夫普遍采用丝织品,出现了一种美观实用的新式服装“深衣”。这件楚地出土的衣服,用锦为面料,上面有龙、凤等七图案,需要复杂的提花装置和熟练的技艺才能织成,堪称战国时期织锦的典范。

  组玉佩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意境,通过器物把精神意味与境界表达出来。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就已经是人们表达内在精神的重要载体,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用佩玉的方式来规范君子的道德和行为。华丽的组玉佩在贵族中很流行,可以彰显品德和身份。此套组玉佩由11件玉饰组成,最上方以一枚玉璧为挈领,管珠分为两列,玉器表面都雕琢了芽谷纹。

  浮雕十弦琴

  琴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传统乐器,先秦时常与瑟配合,广泛用于祭祀、宴享和娱乐,受大众普遍喜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既有维护礼制所需的雅乐,也有释放心灵、悦人悦己的民间俗乐其中,郑、卫、楚等地流行的民间音乐最具影响。这张琴有十根弦,琴面有凤、蛇、兽面纹等浮雕,是迄今所见先秦最精美古琴之一。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