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鼎山水人物画 炎热夏季让人心旷神怡

编者按:禹之鼎(1647年-1716年),中国清代画家,字尚吉,亦作上吉、尚基、尚稽,号慎斋。其本籍为扬州府兴化县人,后寄籍江都,因扬州、江都古称广陵,故自署常称“广陵”人。他擅长画人物,尤以肖像著称,清代康熙年间入京供奉内廷后,誉满京师,“一时名人小像皆出其手。”(清·秦祖永《桐阴论画》)。禹之鼎在京城虽然声誉为起,但络绎不绝的求画和限时急索的逼画,使他不堪重负,心绪烦乱,40余岁时遂有南下之行。在南方5年期间,主要随徐乾学居洞庭,其间与文人酬往,无贵官相逼,创作比较自由,所画除肖像、雅集,还有其他人物画及花卉、山水等,传达的情思也闲适高雅或真挚亲切。禹之鼎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50岁时回到北京,直到去世。
下面,小编为您精选了几幅禹之鼎的山水人物画,欣赏画中秀丽的风光,气质秀雅的人物,体会宁静致远的境界,让您在这炎热的夏天感受别样的心旷神怡。
【禹之鼎·蚕尾山图卷】
《蚕尾山图》卷,清,禹之鼎绘,绢本,设色,纵26.7cm,横73.7cm
此图是禹之鼎为王士禛创作的一幅画像。王士禛廉洁奉公且诗名远扬,深得文人推崇,故而禹之鼎多次为他画像。蚕尾山是山东泰安东平湖上的一座小山,景色绮丽,素有“小洞庭”之称。王士禛曾多次游东平湖,非常喜爱东平的湖光山色。
《蚕尾山图》卷 局部
《蚕尾山图》卷 局部
《蚕尾山图》卷 局部
图中的东平湖充满着诗意,湖面波光鳞鳞,几只飞鸟滑过水面。远处的蚕尾山在月光的照耀下委婉而绵长。王士禛坐于船尾,尽情观赏着东平湖的风光。船内几案上放满了诗人随身携带的书卷,从而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情性。
《蚕尾山图》卷 左下角
款题“广陵禹之鼎恭写”。钤印“禹之鼎”(白文)、“尚基氏”朱文。
《蚕尾山图》卷 局部
画面上方题:“蚕尾山图。壬午六月为渔洋老夫子。海宁门人陈奕禧题。”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