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雅俗共赏 六件文人画展示古代文人情怀

2017年07月25日09:09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审美趣味,画外流露文人感想情怀的绘画。它萌芽于魏晋,形成于唐,兴盛于宋,成熟于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流派纷繁、名家众多。文人山水画繁盛,写意花鸟画勃兴,呈现出摹古与创新两种趋势,并逐渐表现出雅俗共赏的新风貌。下面,小编为您精选了6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明清时期绘画名作,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情怀。

【郑燮·《华封三祝图》轴】

郑燮·华封三祝图轴·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纸本水墨 纵167.7厘米 横92.7厘米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后客居扬州,以鬻画为生,为“扬州画派”重要代表人物。

此《华封三祝图》以两石柱峰为背景,前绘三株墨竹。从右上题句中可知,郑燮以“竹”谐音同“祝”,以“峰”谐音为“封”,可见画中描绘的是传统吉祥典故——“华封三祝”。该典出自《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富,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子。”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华封三祝”常用来表达祝福和愿望。郑燮作画尤擅竹石、花卉等题材,此作用线条勾勒出石柱轮廓,笔法爽利,棱角分明,再略辅以淡皴。墨竹则枝叶开张,以书法笔法入画,厚重有力。整体上浓淡相宜,凸显出前后的层次关系。

郑燮的作品与扬州经济活动的繁荣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作题材也多具有浓厚的世俗化、民间化倾向,带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但是,其作品更多地体现了文人绘画追求意境,讲求笔墨的特征。郑燮被广为称道的作画理论,即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观点,说明了他在本质上认为,艺术创作的核心是为了表达创作者内心对世界的体悟。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