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冀少峰:艺术界的“水墨时代” 真的来临了吗

冀少峰
2017年04月12日08:30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雅昌专栏】冀少峰:水墨的锋向

2016年5月,《品图:冀少峰艺术批评文集》正式与读者见面。此书于2014年立项,经过作者两年时间反复推敲、修改而成书,内容分为“立场”、“品图”、“品书”三个部分。采取多学科的立场,运用不同的方法,并把问题置于历史的进程中,从艺术史上下文关系中发现问题,对当代艺术不同门类,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本文为“立场”部分的第三十三篇文章。

近一阶段以来,当代水墨艺术正以空前活跃的姿态向艺术界袭来,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当代水墨艺术强势推进,无疑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继2012年当代水墨艺术开始出现在美国的多个拍卖行,且呈现出较好的拍卖佳绩,这较之前的水墨沉寂形成了强烈反差,而国内频繁举办的水墨艺术展览,如“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水墨新维度: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后移:南溪、蔡广斌、张诠水墨艺术展”“水墨的味道”等展览,似乎给艺术界这样一种信息:艺术界的水墨时代正悄然来临。水墨艺术的繁荣与活跃究竟是真正地预示水墨时代来临呢?还是另有所指。

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表象,也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在现阶段所必然出现的发展路径,仅以美国拍卖行出现的水墨专场而言,那些水墨上拍作品均为20世纪80年代的水墨作品,并未能真正代表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锋向,而“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则是对新世纪10年中国当代水墨艺术进行了学术梳理,并展示出水墨艺术在未来的可能性,而“锋向:当代水墨经典艺术展”无疑再一次汇集了在当代水墨艺术领域卓有建树艺术家的作品,该展览实则体现出了当代水墨艺术在现阶段和新世纪10年所呈现出的发展状貌,而这种状貌不仅仅带有某种经典性,更以一种锋向标的作用,对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走向产生影响。

探寻水墨锋向不断变化递进的叙事逻辑不难发现,新世纪10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社会所遭遇和所经历的“成长之痛”既是新旧观念冲突之痛,亦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冲突。而从中国社会的发展格局变化来看,可以发现,首先,我们从一个传统型的国家逐渐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自清末至今,在接受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不断遭受着前现代和现代化的种种阵痛。其次,我们的国家逐渐完成从农业国家向新型工业国家的转型。而且这种转型还逐渐走向完成。第三个转型即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们日渐脱离了乡土社会而全面迈向了城镇化。

而在城镇化过程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如“三农”问题、生态问题,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在城镇化过程中乡土社会的转身之痛,由此,不难发现,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激烈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文化艺术的发展变化,而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分支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用怎样的方式来回应激变的社会,激变的现实,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段,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不断适应这个变幻不定的社会现实,不断寻找新的话题和新的符号,以期迎接社会的挑战。

那么当代水墨艺术究竟要适应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是一种怎样的文化表征呢?抑或说为什么参加“锋向:当代水墨经典艺术展”的艺术家们的水墨叙事能代表时代水墨的发展方向呢?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变迁来看,新世纪10年,恰恰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激烈变化的10年,都市化的生存现实,观念形态的更新,大众文化的兴起,图像时代的来临,全球化的冲击,使得水墨艺术不可能孤立于当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文化思潮更替之外,参展艺术家们的生活经历与文化背景,亦导致他们的水墨表达不能不带有某种经典性和锋向性。

构成参展艺术家成长的背景的文化传统有三:第一,他们一方面面临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很显然此种文化带有强烈的农耕文明特质,而传统水墨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农耕文明的表征,另一方面,他们又浸淫在社会主义经验的文化背景中,此种传统造就了这代人的深沉、凝重、理性的思考特征。于视觉表达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宏大叙事的激情,苦难与悲情意识往往成为其视觉叙事的主调。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传统,亦是新时期以来的邓小平模式,即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传统,正是这三方面的传统,构成并完善着参加“锋向:水墨经典艺术展”艺术家们的成长路径。由此,我们亦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两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文革”和“改革开放”则构成他们主要的视觉表达路径,在他们的视觉叙事所呈现出的对历史的反思,文化的批判,特别是充斥其间的社会主义经验的生存方式和文化记忆,则唤起了一代人共有的集体记忆,但难能可贵的是,弥漫其间的精神的召唤,文化的重建与利用,都市化进程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困惑,则昭示出他们的历史使命与文化关怀,在他们视觉表征的背后,他们有意识地建构了自我的图像体系,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对传统进行批判和扩充。

田黎明 高士卧冬(册页图)之二 2002年作 35cm×40cm

比如田黎明对于光线的运用,他的水墨图像所传达出的光斑和斑驳陆离,朦朦胧胧犹如梦幻般迷人的幻境,让人不得不思索他对传统水墨艺术的颠覆与超越,应该看到,在当代视觉文化体系中,田黎明以自我独有的视觉记忆在表现自我,彰显自我的同时,也把自己对当代社会与艺术人生的激情思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其对水墨艺术形态及其发展方向的改变,的确有着锋向标的转折作用。

王天德 1999 年作 中国服装

王天德则尝试水墨装置的表达,装置艺术的当代特质也使其成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表征,而其特点就是一定要有空间和体积,传统意义上的水墨强调卷轴、把玩,留存久远,但装置艺术则可以在做完之后马上消除,并不追求永恒和不朽。而空间和时间界线的消弭,水墨的语言特性在当代社会批判精神中的消失与重构,都引发人们对水墨与装置间结合所产生的再水墨形态进行讨论,这恰恰是天德水墨装置所带来的启示。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