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谱寻源:《芥子园画传》热销数百年
《芥子园画传》二集四种卷首一卷
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日前正在举办“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芥子园画传》从其问世伊始便对画坛影响深刻,直至今日仍然是学中国画者入门必读的作品。被何镛称为“丹青家罔不家置一编(如果家中没有一套的话,简直不能称为画家了)”,可见其具有的典范意义。
所谓画谱大抵为两事:其一是选择、辑录名画,为后人制作目录;其二是以收入其中的优秀画作作为范式,为后人学习绘画保存材料。总结某一绘画门类的技法,从而对中国画的创作发挥指导作用。
画谱的诞生与画院制度直接相关,我国古代第一个官方设立的画院是由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设立的翰林图画院。画谱之名则来自《宣和画谱》,其书是宋徽宗领导下的宣和画院编定的首部官方绘画指导书。从此之后,但凡此类作品便都有了“画谱”之名。影响最大的画谱当属《芥子园画传》,《芥子园画传》由清代文化名人李渔及其婿沈心友编辑而成,从付梓出版开始便保持畅销。是一部集合了“山水”、“木石”、“花卉”、“昆虫”等诸多门类的画谱之作,为中国画的学习开启了新模式,施惠画坛三百余年。
《宣和画谱》推崇王维文人画
在唐代之前没有绘画通史类作品,亦没有画谱。直至文化极度繁荣的唐代方有画评人开始有意识地辑录画作、评价画家,并编纂成书,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唐之后的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设立画院制度。到了宋代,极为爱好书画的宋徽宗赵佶设立了宣和画院,专司绘画之事,并编纂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画谱,名曰《宣和画谱》,为日后出现的此类作品定名,也为后来学画之人提供便利。
《宣和画谱》全书共20卷,成书于宣和庚子年(1120年)。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作品总计6396件。全书有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个门类。每个门类前均有短文一篇,叙述该门类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等,然后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画家小传及其作品,并在小传中品第画家及绘画作品的艺术水准。虽然此前品第画作的做法已不鲜见,但如《宣和画谱》般资料翔实、言之凿凿者却在少数。此书不仅是宋代宫廷绘画品目的记录,而且还是一部传记体的绘画通史。其中记载了多位画家的故事,在此择述一二:
东晋人顾恺之,学识广博,素有才名。当时的人认为顾恺之有三绝:画绝、痴绝、才绝。顾恺之是个特立独行的画家,经常在画完人物之后数年不为人物点睛。旁人问起来,顾恺之便会回答:“人的四肢躯干,与人像绘画之妙处并不相干。只有眼睛,才是洞悉神态、描摹人物的关键。”有一次顾恺之在瓦官寺北殿画维摩诘(早期著名佛教居士)像,在即将完工之际,他却停笔收手,唯独剩一双眸子没点。顾恺之便对寺僧说:“不出三日,来此观看者的布施便能达到百万钱。”后来果然如此,杜甫有诗为此作证:“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正说明了顾恺之绘画的神妙以及人们对于顾恺之点睛之法的追捧。
唐人吴道玄所画之人物可与顾恺之相比。吴道玄就是吴道子,道子是他的旧名,也是他成名后为自己取的字。吴道玄少时贫困,曾在洛阳游历,随张颠、贺知章学习书法,但却未成。转而工画,为唐明皇所重,终于名动天下,获得了巨大成功。吴道玄能像顾恺之一般掌握作画六法(“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摹写是也”),从而画物传神。吴道玄曾在僧房中画了一头驴,半夜便能听见驴子踏蹄的声音;而他画龙则鳞甲飞动,每逢雨天就有水雾出现,其画之气势可见一斑。曾经有评论者说,在盛唐时代,文章的顶峰是韩愈,吟诗的至高者是杜甫,书法的泰山是颜真卿,而画画的北斗便是吴道玄了。由吴道玄的画功来看,古人诚不我欺。
唐人却看不上王维的画作,不但将他和不入流的画家列在一起,还说他是作坊主。王维素有诗名,唐人苑咸在《酬王维序》中当面夸赞,将王维称作“当代诗匠”,还说王维“精禅尚理”。对王维在作诗与参禅上的造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绘画上,后世画家也尊摩诘为绘画南宗之祖,文人画之始。但王维“获得”这些称谓已是明代了,王摩诘在作画领域所获得的这些荣誉不像他“天下文宗”的雅号一样在生前便有了。
唐代画评人对王维之画的评价确实难以与他在作诗上所获得的评价并称。张爱宾在《论画山水树石》中就说王维作画“重深”。看看,此般特点听起来就不那么悦耳,与经常评价画作的“飘逸”、“灵动”、“飞动”等词更是截然相反。而在此文中与王维同列者更是诸如杨炎、朱审、王宰、刘商等在当时没什么名气、在后世亦没获得更多认可的“不入流”小画家。张爱宾对王维的贬低不只于此,更在《摩诘传》中评价王维说:很多人家里摆设的王维之画,都是王右丞提供思路,指挥匠人画出来的。远看过于单调笨拙,不够灵动。至于那些精雕细刻的细节,倒是用力过猛,显得失真了。可见王维在当时画坛确实不怎么受爱戴,远不像后来人评说的那样是“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至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把王维列入第二品(“妙品上”)这种事情,无非是多加一分王维画作“不佳”的佐证罢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王维的画作在当时特立独行。尤其他的破墨画受到了禅家恬静思想的影响,加上高雅的生活熏陶以及深厚的文学修养的综合影响,使得王维的画作不重表面、不重色彩,而重于表现其内性。正是这些特质启迪了后世的南宗画家们。
有趣的是,《宣和画谱》对王维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却颇为肯定:认为王维“善画,犹精山水”,并且从官方角度肯定了王维的绘画功力不在吴道玄之下。面对具有高才的王维,《宣和画谱》选择了既然夸赞,便不遗余力地一夸到底。认为王维思虑高深玄远,像“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句,似画卷一般在读者眼前展开,而这种能力则是王维的独特天赋。恐怕王维看见如此评价,应该会低吟起自己那句“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笑纳后人对其在画作方面的赞誉。《宣和画谱》还为唐人的认识偏差找到了“台阶”,认为王维之画才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王维实乃全才,以画师概括不免有些屈才。唐王朝最重诗才,而王右丞诗文之才最盛,故而掩盖了他身上的其他光辉。同样是认为诗力强于画才,《宣和画谱》当真比唐人客观一些,也委婉一些。
南唐后主李煜在《宣和画谱》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不过被称作“南唐伪主”。一个“伪”字便透露出了胜利者对于阶下囚的深深鄙夷。但对于李煜书画才能的评价倒算得上中肯,称李煜书法遒劲如寒松霜竹,亦可称为“金错刀”,而他的画作也清爽不凡,独具一格。书画同体,二者相互取美,兼具彼此的特点与优长。《宣和画谱》评价南唐后主李煜的画作《风虎云龙图》有霸主的谋略,“倘若不是大宋以至大道德让海内臣服、天下归心,又有谁能与之抗衡呢(自非吾宋以德服海内而率土归心者,其孰能制之哉)?”世所周知,南唐后主李煜并不太精于治国,反而寄情辞赋、山水、书画,获得了“千古第一词帝”的称号。而宋人编纂的《宣和画谱》却标榜起李煜的宏图大志与霸主谋略,大抵是为了抬高自己的对手而显得自己更为卓越吧。坊间有传闻说在赵佶出生之时,其父宋神宗曾经梦见过李煜前来拜谒。而赵佶如有此才情,更有人说是李煜转世,不知宋徽宗赵佶是不是审定过这一则文稿,更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