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画谱寻源:《芥子园画传》热销数百年【3】

2017年03月31日08:24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画谱寻源:《芥子园画传》热销数百年

  《芥子园画传》热销数百年

  清康熙年间,李渔、沈心友翁婿二人一同讨论画理。李渔热爱游览山水,而爱游览之人多半也都爱好画出山水。但是李渔常感叹看到顾恺之、王维的画作却又模仿不得精髓,自己无法亲尝这将所爱之山水挫于笔端、画到纸上的快乐。想要亲身游历以解遗憾,却又罹患疾病;想要自行学习如何画山水,无奈山水画一直秉承着师徒间一对一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李渔作为“文化名流”尚且如此,那么普通人若想欣赏山水真迹更是十分困难了。历朝历代人物、翎毛、花卉诸品皆有写生佳谱,却唯独这山水一品没有。

  李渔抱怨不停,沈心友却神秘一笑,拿出了自己珍藏的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之《课徒山水画稿》四十三页。李渔大喜,细细把玩。遂发现此册内容详细缜密,体制完备。但作为李氏家传之物,“随意点染”,难以展示给更多的读者,略有遗憾。沈心友更是一笑,半卖弄、半宽慰地拿出另一册书稿,道:“原来在南京芥子园居住的时候我已经委托王概将此书修订增辑,到今天为止已有三年的时间了,终于算是完工了(向居金陵芥子园时,已嘱王子安节增辑编次久矣。迄今三易寒暑,始获竣事)!”

  李渔不禁大喜,急忙拿在手中赏味此书,击节叫好,叹为观止。李流芳的原稿本共43页。王概在此基础之上吸收了龚贤(龚半千)之山水图谱的精髓(此图谱只有画法,并无可供模仿的图录),并将古往今来的各家所长收录其中:吸取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黄公望《写山水诀》、郭熙《林泉高致》、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以及夏文颜《图绘宝鉴》等作的精到之处。在读书之余分类仿画,补全李氏画稿的不足,临摹而得40页全图。这些临摹大部分来自清初之前的版画书籍或画稿,如《太平山水图》等,加上画法提示等,全书共为133页。

  李渔为初学画之人定下了范式,对用墨、渲染、远近等诸多技法都有阐明。以此作学画,便可将眼之所见付诸笔端、腕下,不必空求那画师之名便能具有顾恺之的本事了。如此一来,咫尺天涯,方寸间便可游览名山大川。得如此奇书,李渔忙付梓出版,《芥子园画传》自此诞生,畅销于世。

  芥子园是李渔在南京的居所之名,以“芥子”命名是因为其十分微小。而来往于此的清代文化学者们见到此地稍有些沟壑,便想到了“芥子纳须弥”的佛家之语。意谓小小的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人之思维所能涵盖的,也比宇宙还大。而这名字用在《芥子园画传》上就更为合适了。一部画谱,行销数百年,远销上万里,受惠者更不下十万之众。这小小的“芥子”所产生的影响,当真是十分巨大。

  自己不会这项技艺,那就编纂一本书来学习,确实够“任性”。说到“任性”,此画谱比宋伯仁之画谱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李渔翁婿更懂得让专业人士来做这样的事,而非亲自操刀上阵,从中获得的快乐亦足够丰厚。康熙四十年(1701年),王概又受沈心友之托,与兄弟王蓍、王臬共同编绘了“兰”“竹”“梅”“菊”“草本花卉”“木本花卉”“昆虫”“飞鸟”等八种物象的画法、范图,此为《芥子园画传》的第二集和第三集。

  王概兄弟三人皆行为端正,且好古雅之事,痴迷于诗画,在当时颇有名气。兄弟几人一生专心艺事,不入仕途,以卖画为生。王概之山水画疏淡、浓墨相间,皴点粗放,苍劲深厚,尤善画大幅山水及松石。《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王概作品:“雄快以取势,苍健或过之,而冲和不足。人物、花卉、翎毛之类,都有味外之味。”虽然略有缺点,但也不失为很高的评价了。

  沈心友本还计划编绘关于人物写真的第四集,可惜未能成书。而由于《芥子园画传》前三集持续热销,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书商把清代画家丁鹤洲的《写真秘诀》以及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等画谱拼成第四集。至于光绪年间,仍然供不应求。1887年,画家巢勋临摹前三集、重新编绘第四集并刊行,称为“巢勋临本”。

  《芥子园画传》的影响力不断扩大,1748年就在日本出版。《芥子园画传》给江户时代的日本绘画带来了新鲜血液。除了提供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对这一时期日本文人画的形成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18年法国巴黎里奥阿德书店出版了法文版《中国画百科全书——<芥子园画传>》,195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影印自1887年巢勋临本的英文版《芥子园画传》。

  《芥子园画传》启蒙诸多名家

  《芥子园画传》对于许多学画者来说不啻于《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可谓学画者的蒙养书。近代以来,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中国画学演进中的重要人物,在学画之初无不得益于《芥子园画传》。

  齐白石幼年家贫好学,初以雕花匠谋生。20岁时,随师外出做活,见到一主顾家有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传》五色套印本,如获至宝。便借来临摹半年之久,勾影了16本之多。为他后来的绘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潘天寿则是在14岁那年到县城读书时,从一位教师那里得知了《芥子园画传》,于是省吃俭用凑足了钱购得一套。这套书为他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让潘天寿懂得了中国画原来也有如此复杂的技法、众多的分科以及深奥的绘画理论。更让他悟到诗文、书法、金石以及画史、画理都互有勾连,密切相关。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照谱学画,如醉如痴。而傅抱石不仅自己学画时临摹《芥子园画传》,对子女也如此要求。次子傅二石七八岁时动笔学画,就是从临摹《芥子园画传》开始的。傅抱石对于《芥子园画传》的认可及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黄宾虹则与上述几位画家不同,他认为《芥子园画传》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画技艺一直秉承的师授业于徒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师父对于一个徒弟的教育至少需要五至七年之久,方能卒业。这种模式也正承载了国画家之矩矱。在他看来,《芥子园画传》对于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不一定是好的。

  时至今日,视觉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学画的门径也愈发多样化。《芥子园画传》已经未必是所有学画者的首选,但其分类示范、练习,构图程式等基础教学方法仍具有典范意义。其价值不仅在于教学的实用意义,更在于对于学画者的启迪。即便画家们对其评价存在争议,也正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收藏《芥子园画传》者之众多、《芥子园画传》影响之深远,不愧为一部施惠画坛三百余年的奇书。(袁新雨)

(责编:王鹤瑾、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