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迄今|中国书画的收藏盛期和五千年中华文明序列的建立和完善
20世纪70年代迄今,是大都会博物馆中国艺术收藏的黄金时代。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迅速增长壮大,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收藏。这一成就归功于大都会博物馆历史上几位杰出的人物。其中首推曾在60年代做过美国财政部长、后任大都会董事会主席的狄龙(DouglasDillion)先生。狄龙在70年代初对大都会的收藏做了一次调查,发现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书画,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弱项,因此决定着重收藏中国书画。狄龙亲自捐资上千万美金,并号召纽约地区对中国艺术有兴趣并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贤达捐款,不仅设立了收购中国艺术的基金,而且还设立了聘任中国艺术专家的基金。董事会决定聘请美国著名的中国书画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方闻(WenFong)担任远东部部长,指导中国书画的收购。方闻在中国出生,少年时期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大学期间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取得美术史博士学位。他将中国注重古代著录、印章、题款和笔墨的传统鉴别方法与西方美术史对作品结构和风格的分析相结合,创立了新的鉴别方法,对过去传为唐、宋、元、明的书画重新审定、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探索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他培养的一批新型的中国美术史学者,被称为“普林斯顿学派”(PrincetonSchool),在美国美术史界声名卓著。
有了以狄龙为首的董事会的支持和方闻教授专业的指导,大都会博物馆从纽约著名收藏家王季迁手中收购了大批宋元书画,其中许多曾经是二十世纪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收藏,包括唐代韩幹的《照夜白》,宋代屈鼎的《夏山图》(图八、北宋屈鼎《夏山图》卷),南宋马远的《观瀑图》、元代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九、元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卷)、倪瓒的《虞山林壑》等。《夏山图》纯用水墨写景,构图气势雄浑,状物细致入微,是目前硕果仅存的少数北宋山水画代表作之一。赵孟頫的《双松平远》以书法线条入画,笔简墨淡、清雅秀丽,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先河。
北宋 屈鼎《夏山图》卷
元 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卷
大都会博物馆同时还收藏了明清两代董其昌、徐渭、仇英、龚贤、四王、八怪等著名书画家或画派的作品。由于狄龙的精神感召和方闻的学术威望,纽约地区的一些著名收藏家纷纷将收藏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收藏家顾洛阜(JohnCrawford)捐赠的北宋郭熙的《树色平远》、北宋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传》和米芾的大字《吴江舟中诗》(图十、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等绘画和书法作品。这一批稀世珍宝扩充了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使其中国书画形成了颇有规模的系列。狄龙又捐资赞助中国书画展厅的修建,以便能够分期陈列这批艺术巨作。
宋 米芾《吴江舟中诗》卷
这一阶段,亚洲部继续获得了三位热心于中国艺术的赞助人的强有力的支持。最有名望的是纽约的社会活动家艾斯特夫人(BrookRussellAstor)。艾斯特夫人童年时代生活在中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毕生致力于推介发展中国文化。终其一生,她一共捐出2亿美元,赞助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由她捐款建造的中国古典园林“明轩”1980年在大都会亚洲部内落成(图十一、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馆的古典庭院“明轩”)。这座中国庭院以苏州的网师园为蓝本,聘请中国建筑研究院的专家担纲设计,整个建筑的梁架、门窗、屋顶、地面乃至一砖一石都在中国制成,然后从苏州请来富有经验的工人精心施工。庭院落成后又配置了一堂名贵的明代古典家具。观众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古代中国的苏州。这座庭院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艾斯特夫人还捐款帮助扩充收藏和设立了中国装饰艺术的业务研究职位。2005年她以103岁的高龄去世,但是,她捐助的款项仍然在支持亚洲部继续收藏。1980年代以来,亚洲部还获得了博物馆董事会的新成员韦伯夫人(CharlotteC.Weber)和俄弗英夫妇(FlorenceandHerbertIrving)的积极支持。韦伯夫人出资帮助大都会博物馆扩充古代艺术的收藏,而且赞助修建古代艺术展厅;俄弗英夫妇则赞助中国晚期艺术的收藏及晚期艺术展厅的修建。
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馆的古典庭院“明轩”
亚洲部在积极扩充中国书画收藏的同时,也一直关注中国装饰美术。1980年代中期,亚洲部聘请了对中国文化艺术有广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屈志仁先生(JamesC.Y.Watt),先是担任特别顾问,然后担任中国艺术主任,2000年方闻退休后继任亚洲部部长。屈志仁先生依靠艾斯特夫人、韦伯夫人和俄弗英夫妇等三位主要赞助人和其他多方面的赞助支持,有系统、有条理地填补收藏体系中中国器物的缺项。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装饰艺术的历史系列。在屈志仁先生指导下入藏的文物中,以漆器和纺织品最为引人注目,其中漆器种类有单色、彩绘、剔红、剔犀、螺钿、戗金等,多不胜举,不仅有色彩亮丽、雕工精湛的明清两代的杰作,还有世所罕见的宋元时代的精品(图十二、宋黑漆嵌丝螺钿瓜瓣盒)。
宋 黑漆嵌丝螺钿瓜瓣盒
纺织品的收藏亦堪称西方收藏中的翘楚,藏品的年代上迄唐宋,下至明清,大致上包括了历代的代表作品,其中元代的花鸟纹刺绣(图十三、元花鸟动物纹刺绣)和织有帝后像的缂丝蔓荼罗俱是稀世奇珍。经过屈志仁先生和亚洲部同仁近二十年不懈的努力,早期和晚期中国艺术展厅在1990年代先后落成。早期中国艺术展厅陈列新石器时代至唐代的艺术,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良渚文化的玉器,商周青铜器,汉代的陶楼、陶俑,南北朝的佛像、石雕,到唐代的三彩陶俑和金银器,应有尽有;晚期中国艺术展厅的陈列从宋代到清代,展品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漆器、玉器、金银器、珐琅器、木雕和纺织品等等,种类齐备、绚丽多彩。上述两座展厅的展品,加上中国书画展厅和佛教艺术展厅的展品,构成了全面、完整的中国艺术序列。至此,大都会博物馆已能够系统地、详尽地展示5000年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元 花鸟动物纹刺绣
结语|对中国艺术的收藏还在继续
在美国,每一个博物馆丰富、珍贵的藏品,都和收藏家及赞助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亲密深厚的不解之缘。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尤其是亚洲部的中国艺术收藏,也不例外。没有一批对艺术情有独钟、富有热情、积极投入的有识之士,博物馆的收藏难以为继。大都会博物馆是私立博物馆,不属于任何企业或个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文化机构,在董事会的监督和博物馆业务、行政部门的管理下运营。绝大部分经费不是由政府提供,而是来自于社会募集基金,用于收藏的经费极为有限。大都会博物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收藏来自于收藏家的捐赠,只有很少一部分为购买所得。事实上,即使是有限的购买,也常常是依靠向社会上热心艺术的人士筹款才得以实现。
130年来,大都会博物馆逐步建立了收藏家、赞助人和业务主任合作的收藏模式。收藏家和赞助人对艺术的爱是一种执著、真挚的爱,对于他们而言,收藏既不是用于炫耀,也不是用于投资生财,而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他们有热情、有经济实力,能够注重于某类文化艺术或是某个专项的收藏。业务主任与收藏家意趣相投,既有对艺术的挚爱,亦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不仅可以为收藏家在鉴别和理解上提供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其广阔的历史和文化的关怀,从宏观上指导整个博物馆的收藏,从而有计划、有系统地建立起阐述整个文化历史的艺术体系。
在这130年里,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历史见证了美国,或是西方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始于制作精美、雅俗共赏的明清瓷器,继而扩展到玉器、金银器、珐琅器、牙雕等整个明清时代的装饰艺术,再进一步扩展到青铜礼器、玉器、陶塑和佛教造像,随着西方对于中国艺术的研究的深入,观众和收藏家逐渐领略到中国书画艺术的深邃的文化内涵,最终全面地了解绵延不断的中华5000年文明。
目前,大都会博物馆对中国艺术的收藏还在继续,近年来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器、东周的草原文化青铜器、汉代的铜镜、宋代的金银器和明清时代的篆刻印章等,同时也开始关注当代的中国艺术。随着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深入,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收藏将继续发展,更加完备,也更加精彩,从而全面展示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辉煌篇章。
孙志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玉器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