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赵一曼与子遗书:母亲和你生前没机会再见了

2015年07月29日08:46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赵一曼与子遗书:母亲和你生前没机会再见了

  地下工作危机四伏

  赵一曼将“宁儿”寄养在他人家

  更多时候,陈红同其他人一样,用“赵一曼”称呼自己的奶奶。

  在她的家中,一小尊被玻璃罩保护的雕像摆放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这是矗立在四川宜宾翠屏山的赵一曼塑像的微缩版,以陈红为原型塑造。老人们说,陈红和奶奶长得很像,尤其是秀气的脸庞与一双灵动的眼睛。

  赵一曼牺牲时年仅31岁。陈红对奶奶的印象,只得停留在照片与文字中。她记得,17岁读高中时,父亲曾寄来一封信,内附当年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手抄遗书及奶奶的照片。

  这两样珍贵的物件,陈红保留至今。那页发黄的手抄遗书边缘已经破损,被塑封起来。她小心翼翼地托着,递给记者。那张照片,是赵一曼将两岁宁儿送到武汉寄养前拍下的母子合影。照片中,一位身着旗袍、穿皮鞋的素净女子,怀抱年幼的孩子。

  成为“赵一曼”前,她是出生于四川宜宾县地主家庭的李坤泰,字淑宁。1924年,在大姐夫郑佑芝的介绍下,李坤泰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五卅运动之际,她带领2000多名宜宾学生参加反帝爱国游行,并加入共产党。同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首次招收女学生,她由中共宜宾党组织推荐报名,经考试录取。

  在黄埔军校学习一年后,由于表现优异,组织派她去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她和四十多名同志登上一艘苏联商船,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陈达邦。

  1928年冬,因国内急需女干部,组织安排赵一曼提前回国。此时,她已经身怀六甲,且患有肺病。临行前,丈夫陈达邦将自己的怀表送给她,既作为纪念,也备路上的不时之需。

  只身回国后,赵一曼先后到宜昌、上海等处做地下工作。1929年1月,孩子在动乱中降生,母亲为其取名“宁儿”,寄意一生安宁。

  当年9月,赵一曼即被派往南昌,在中共江西省委工作。年底党机关遭破坏。身无分文的赵一曼,背着宁儿沿途乞讨至上海。困窘时,丈夫送的怀表也被卖给船老板以抵船票。

  地下工作危机四伏,为了宁儿的安全,赵一曼找到从未谋面的小姑子陈琮英(注:任弼时夫人)。陈红回忆,曾听姑奶奶陈琮英提起过,陈达邦临别前曾叮嘱妻子,回国有事可以找这个妹妹商量。两人一商量,决定将尚在襁褓中的宁儿送到武汉陈达邦堂兄处寄养。当时,宁儿两岁。

  送去寄养前,赵一曼曾抱着宁儿走进上海一家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寄给亲友及远在苏联的丈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白山黑水遭日寇践踏。赵一曼主动向组织要求去抗日前线。

  自此,母子再未相见。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潘佳佳、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