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上海博物馆馆藏砚台佳品在沪展出

邹瑞玥

2015年07月17日08: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上海博物馆馆藏砚台佳品在沪展出

  中新网上海7月16日电(记者 邹瑞玥)《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16日在沪开幕。作为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以砚为主题的展览,本次展览遴选了馆藏精品共计96件(组),希望通过这些精品佳作,为观众展现砚史的发展脉络。

  展览以时间顺序分为四个主题。第一部分“实用与气度”,展现古砚自战国秦汉至两宋从初创到逐渐发展的阶段。第二部分“粗犷与厚朴”,呈现的是元明时期的砚形风格。第三部分“良材与精工”,内容以清砚为主。第四部分“近世巨匠”则着重展示了海派砚雕开山鼻祖、20世纪最杰出的制砚艺人陈端友的作品。

  本次展出的砚台形态多样、材质各异,除了端、歙、松花、澄泥、红丝、洮河等名砚,还有漆砂、砖瓦、紫砂、玉石等材质。砚的造型各异,有根据石材雕刻而成,有书法、肖像、竹石等展现文人情怀的。其中制砚艺人陈端友的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陈端友(1892-1959),名介,字介持,江苏常熟王市人。少时在扬州问古斋碑帖店为学徒,其师张太平是苏州雕刻碑帖和石砚的行家。1912年随师迁至上海,后参加了“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其砚雕技法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的表现方法,作品形神兼备。陈端友制砚中,再现真实的自然生物与摹写古物是其一生的追求,刀下的松蕈、甜瓜、竹节、螺蛳,无不活灵活现,洋溢着自然的勃勃生机,摹刻的古鼎古镜也是逼真肖形。陈端友极其擅长把握自然物体的细微之处,被锯后竹节的糙面、锈蚀残破的古钱、池塘戏水的九龟等等,一块块顽石在他的刀下演化成灵物。写实肖形、情趣盎然,确立了海派砚雕的风格,对后世砚雕影响巨大。(完)

(责编:董子龙、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