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和各种各样的证件结下不解之缘,我们的一生从准生证、出生证开始,之后我们要上户口、接种各种疫苗、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有各种各样的毕业证,工作之后有工作证、结婚要领结婚证……一系列证件见证着每一个人的人生路。在收藏领域,也有这样一批证件类收藏品,不同年代的各类证件不仅仅见证了一个人的人生路,还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就将带您盘点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那些人生不可或缺的证件。
民国户口本
民国身份证
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和户口本
说起身份证和户口本,作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身份证明,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其实这两种证明的雏形在古代就已经出现。在我国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的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
居住在我市土左旗的收藏爱好者伍冠华先生收藏着不少老证书、老地契,在这些收藏品中就有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和户口本。“这是一张民国时期的身份证,证件的主人就是呼市本地人,证件上的字迹还很清楚,就是上面的内容跟现在的身份证大不相同。这张泛黄证件右半页上填写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职业,办证机构的名字、印章,证件的编号,还有持证人的左手食指指纹和双手指纹符号和标注。颁证的日期是民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左半页上是照片和注意事项。”伍先生介绍道,1946年,国民政府修正公布后的《户籍法》,明确提出“已办户籍登记之地方,得制发国民身份证,或经内政部核准以户籍誊本代之。”而民国身份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指纹和双手指纹符号来“防伪”。这张证书,地址是绥远省归绥县清乡局,除了地址上面还登记户主姓名,年岁,居住在当地已经有多少年,从事什么职业,家中有几个孩子,几男几女等等,看上去很像我们的户口本。”伍先生说:“1928年前后的国民党政府为了加强管理,公布了一条法令,按照这条法令的内容把市区分为区、坊、闾、邻四级。以五户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闾,设闾长;二十闾为坊,设坊长;十坊为区,设区长。当时的户籍制度规定清查户口时,按户填发门牌,令其悬挂,以便随时考察,也就是查户口。”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