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阳春村的村民在一尊遗失雕像的灰色复制品前。遗失雕像内据信藏有一名古代僧人的尸体。(美国《纽约时报》)
资料图:布达佩斯一家博物馆里展示的一尊疑似被盗佛像的雕像。(美国《纽约时报》)
参考消息网5月7日报道 外媒称,今年3月的一天,林永团在午休时用手机翻看新闻,其中一篇文章附有一张有趣的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欧洲的研究人员获得了惊人的发现:一尊塑像内包裹着一具近千年历史的僧侣遗骸。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5日报道,林永团匆匆赶回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座草木茂盛的山村。在这个村子长大期间,他就曾经拜过一尊类似的塑像,据说内有一位僧人的遗体。他把照片拿给大家看。那是一尊镀金的佛像,盘腿而坐,肩膀微微前倾,嘴角略微上翘,带着淡淡的微笑。
村民们一致认为:这就是阳春村20年前失窃的那尊塑像。他们称其为“章公祖师”。现在,在半个地球之外的布达佩斯的一座博物馆里,它似乎重新出现了。
“村里每个人都很激动。”46岁的林永团说。他在附近城市的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工作。“那种微笑,那双眼睛,还有姿态——毫无疑问就是失窃的佛像。”
自那之后的数周里,阳春的1800名居民致力于讨回这尊肉身坐佛。他们把记者迎到村里采访,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大家提供帮助,并对政府官员进行游说。一名阳春人在布达佩斯当厨师,受村民委托去了匈牙利自然历史博物馆(Hungari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干尸展区查看这尊塑像。然后,村民在本村寺庙和这所博物馆同时举办了诵经仪式,以此庆祝佛像的发现,并吸引大家对此事的关注。数以百计的人到达了现场,焰火照亮了寺庙上方的夜空。
报道称,中国政府在加紧追讨流失海外的失窃文物,积极响应了阳春村的诉求。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宣布,已经联系了这尊佛像在荷兰的所有者,并开始讨论与归还有关的事宜。这位所有者的姓名未作披露。
报道称,要确定这个干尸就是丢失的章公祖师塑像很困难。目前,这座塑像已被撤出博物馆的展览。
村民们承认,很难说他们照片中的塑像与匈牙利展出的那尊塑像完全一致,因为章公祖师很少在不着衣戴冠的情况下在他们的寺庙里展出。不过,他们仍然确信那就是他们丢失的那尊肉身坐佛。
“对我们来说,章公祖师宝像不是文化遗产。”39岁的林文青说。当听说塑像已被找到时,在广西南部卖茶的他就返回了村里。“我们把他视作家人。他是我们中的一员。”
在塑像被盗前,每到村里的重要时刻,村民都会向章公祖师祈福,丰收也包括在内。每年,他们都会把塑像从神坛上取下来,抬着它在村里游行一次,拜访每户人家。每年农历十月初五——据称是这位僧人的生日——村民都会像节日一样庆祝,有表演和丰盛的斋饭。
这些传统似乎可以追溯到数世纪以前,一同代代相传的还有关于章公祖师的传说:这个姓章的男孩与母亲一起搬来阳春村,他曾经放过牛,后来当了和尚。
“他们经常告诉我们,他生活在宋代。”44岁的林成发说,“塑像里面是他的遗体。”
报道称,林成发是1995年12月佛像消失时负责办案的民警之一,他回忆说,那天上午,有好几名村民在寺院外面哭泣。上了年纪的村民尤其伤心。他们有些人曾在文革期间付出极大努力保护这尊塑像。
阳春村民多数姓林,记载该村各家族历史的文献最早在宋代就提到过章公。宋朝统治中国的时间为960年到1279年。
哈佛大学(Harvard)教授罗柏松(James Robson)说,在那个时代,肉身佛像在佛教禅宗里是地位的象征,而福建省是禅宗的中心。他曾经撰文讲述过20世纪初一名日本旅行者被指盗走另一尊中国肉身佛像的故事。
报道称,此前通过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联系到荷兰建筑师奥斯卡·范奥维利姆(Oscar van Overeem)时,他首次公开承认自己是争议中的这尊肉身佛像的所有者。范奥维利姆表示,他1996年从阿姆斯特丹的一位收藏家那里买到了这尊佛像,而这位收藏家是从香港把它买来的。
修复这尊佛像的工人们意识到里面可能有什么东西,于是范奥维利姆决定对它进行一次CT扫描,进而发现了里面的干尸。不过,他坚持认为,他的这尊塑像里面不是章公祖师。
“我已经很轻松地让中国代表相信了这些事实和研究结果,即村民们的说法没有根据,不太可能是真的。”他通过领英写道。“然而,与此同时,我的这尊肉身佛像已经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无论我是否想要这样。”
范奥维利姆写道,他已经达成了把这尊肉身佛像捐给阳春村附近“一座大型佛教寺院”的意向协议,他把阳春村称为“假装佛像属于自己的”村子。他说,一个基金会将为他对这尊塑像以及相关历史研究工作的投资给予一些补偿。不过他没有透露该基金会的名称。
他还表示,自己放弃这尊肉身佛像,是因为他相信它应该回到故乡,“融入真正的佛教环境中”,“受到热爱和欣赏他的人”的崇拜。
报道称,肉身佛像的福祉可能是范奥维利姆和阳春村民唯一共同关心的事。
“我们想要回章公祖师,这样我们就可以向他祈福,祭拜了。”茶商林文青说。“而不是让某个收藏家把他放在冰冷的地下室或博物馆的陈列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