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西方大师来华热潮 我们还是需要大师的时代吗?

罗书银

2015年05月05日08:38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雅昌观察】西方大师来华热潮 我们还是需要大师的时代吗?

“绘画的当代方式——吕佩尔茨与德国新表现主义”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对话现场

  4月27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内,从座位到走廊,全坐满了人。一场“绘画的当代方式——吕佩尔茨与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对话正在这儿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易英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教授作为对话嘉宾,与艺术家吕佩尔茨展开了这场交流。在对话结束之后的提问环节,一位学绘画的女生向吕佩尔茨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一名学生,我对绘画的理解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但我的导师告诉我艺术需要控制,想问问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艺术家:吕佩尔茨

吕佩尔茨与围着他的“粉丝”们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吕佩尔茨因时代美术馆个展来华,期间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沙龙,一场讲座以及一场对话,已经回答过许多人关于许多问题的提问。除了学生,也有教授,甚至学者,都纷纷对他,对他的艺术,对他如何看待艺术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走到哪儿,哪儿便有他的粉丝,这些“吕粉”的热情一点不亚于那些追偶像的少女们。吕佩尔茨的火让人想起了最近这一段时间西方大师来华的热潮,几乎每一位大师都能在当代艺术圈掀起一番风波。当他们人走茶凉后,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在中国如此受欢迎?

艺术家: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在北京佩斯北京展览现场

  在批评家彭德对之前一位大师大卫·霍克尼为何能引起大家争相朝拜他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似乎了解了一些内情,他总共分析出了15点原因:1,他的画面通俗轻松,悦目赏心。排除了内涵和思想,具有时尚般的亮丽,而时尚从来是现实世界的宠儿。2,风景写生重新被看重的中国画坛,见到出自写生的霍克尼,仿佛失联者找到了救星。3,霍克尼大谈技法,正是照本宣科的美院师生关注的话题。4,反过来看,朝拜是对中国学院派和当代艺术黔驴技穷的厌烦。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攻出来的总是珉。6,霍克尼是贡布里希评论过的艺术家。贡布里希的著作被人奉为画坛圣经。霍克尼名声大振,同贡氏学术统治大半个中国艺坛直接关联。7,霍克尼声称自己受惠于中国画透视法,调动了爱国者们的自豪感。8,当代艺术批评界的高手联手推介。9,年轻画家不知道八五新潮曾经关注过霍克尼,以为是新发现的名流。10,霍克尼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感觉青春未老,能引发学子们的好感。11,按霍克尼的自述,手绘似乎比佛教徒旋转经筒更有益于身心。12,霍克尼热衷的摄影现已普及,相关的电脑制图技术大家都感兴趣。13,其作品简明艳丽,在手机屏幕上也清晰可辨,不像中国画家的图像复杂罗嗦,缩小成手机画面后琐碎不堪。14,电子传播手段对霍克尼的影响产生了放大效应。15,霍克尼同性恋经历与中国大学校园的同性恋暗潮,一拍即合。

下一页
(责编:魏欣宁、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