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宋代掀起仿古玉浪潮

2015年04月27日08:23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宋代掀起仿古玉浪潮

南宋 安徽休宁县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青玉兽面纹卣

  南宋 安徽休宁县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青玉兽面纹卣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北宋中叶,在赵宋皇室的热忱参与和推波助澜之下,文人士大夫把辑录和考证金石文物当做一项专门的学问和雅事,金石学应运而生。受金石学兴起的影响与刺激,宋代玉作在注重生活化写实题材的同时,还首次掀起仿古的浪潮,出现了大量的仿古玉。

  宋代仿古玉,种类繁多,既有器型的仿古,也有纹饰的仿古。器型仿古,既有仿商周两汉时期璧、环等玉礼器的,也有仿商周青铜礼器造型的玉器皿。纹饰仿古,除了仿东周两汉时期玉器纹饰的谷纹、蒲纹、卷云纹、螭纹外,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兽面纹、龙纹、回纹等。

  宋代仿古的璧、环类玉器,不仅材质追求古拙,而且还流行雕琢云纹、谷纹、蒲纹、螭纹等周汉古纹。上海松江圆应塔地宫出土两件宋代青玉璧,均减地浅浮雕仿古纹样,一件一面饰勾云纹,另一面饰谷纹;另一件一面雕琢三只相互追逐戏耍的螭龙。此类仿古的璧、环大多已失去玉礼器的功能,而作为佩饰受到社会的追捧。

  宋代玉器的仿古纹饰,虽然刻意追摩周汉时期的古韵,但细节处理往往较为草率,云纹、谷纹、蒲纹等几何纹样,较周汉时期纤细柔弱,螭纹也是如此。螭纹是两汉玉器的常见纹饰,随后逐渐湮没,到南宋时,又重出江湖成为玉器的主流纹饰之一。宋代螭纹虽为仿古之作,却富有自身的时代特征:五官集中于脸部下方,双耳直立如元宝状,头后一缕飘拂的毛发,四肢短粗强壮,作爬行状,身躯光润,背部一条阴刻脊线贯穿于尾端。造型虽比汉代纤弱,却比后世元明清各代的螭纹来得强壮有力。

  宋代仿古玉作中还有重要的一类为仿古玉器皿,目前出土和传世的有玉卣、龙耳杯、龙纹盘、龙纹香炉等。其中,安徽休宁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青玉兽面纹玉卣,是宋代仿古玉器皿的代表作。此件玉卣模仿商周的青铜卣,体扁圆,直颈,宽腹,底有圈足,颈腹部两侧饰对称的龙形方耳并镂雕蟠螭,器身上半部饰蟠螭纹和回纹,下半部则饰兽面纹。这种仿古玉器皿,与璧、环等仿古玉佩一样,显然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博雅尚古的风气而特意创作的。

(责编:潘佳佳、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