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一点愁心入翠眉 点翠首饰的消失之谜【5】

2015年04月23日10: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广东作为华洋集聚地,成为国内著名的点翠饰品集散市场,而在北京,前门外廊房头条、二条、珠宝市,都是北京有名的翼作(金银翠花)一条街,著名 的有协兴隆、名盛泰、宝兴斋、中源、宝华、全聚、宝兴、三聚源、宝兴隆等铺号。金属胎体的使用,翠羽的选择,盘花方法的归纳,在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制作流 派,使得点翠首饰个性鲜明又具时代特点,引起了民间的大量追求,进而导致了翠羽的供不应求。

  当时,上乘的翠羽都是远渡大洋从菲律宾进购,并被清末皇室享有,而普通翠羽用于民间人家做节庆或婚礼首饰,同样供不应求。同时,外国在华的商人,也对点翠工艺非常感兴趣,大量的收购,广东更成为点翠的中转站,不少点翠工场林立。

  但是,辛亥革命后,随着传统封建制度土崩瓦解,传统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巨变,使得传统服饰发生的重大改变。点翠首饰及工艺品需求锐减,成为点翠这一手工行业走向没落的开始。

  与此同时,翠鸟活体本身的锐减,也成为点翠首饰日渐稀少的原因。作为保护动物,翠羽的缺失使得点翠工艺的原材料成为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原料的匮乏导致点翠首饰越来越少,人们渐渐开始把目光转向与点翠工艺相似的烧蓝工艺。

  20世纪30年代左右,国内的点翠工场陆续终于关闭,点翠首饰的制作从此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遂成千古绝唱。

雍正十二美人图

  雍正十二美人图

上一页
(责编:张卉、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