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奇傅小石
他出生名门,是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长子,却因此在读书时就被打成右派,从此命运多舛,平反后又因中风落下残疾,仅剩左手能动……种种厄运并没有将他击倒,反而如同一个骁勇的战士,用左手重拾画笔,驰骋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就是画家傅小石,以左笔泼墨人物画誉满画坛,打造了艺术传奇。
傅小石先生自幼受父亲熏陶绘画,但他不满足于仿效父亲的作品而勇于探索刻意求新,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泼墨没骨人物画风,特别擅长以国画表现手法画出具有油画效果,立体感极强的国画人体。这在国画人物中还极为少见。傅小石的作品生动传神,酣畅淋漓,题材丰富多彩。
傅小石作品
敢于突破“生命极限”的傅小石在绘画上也是一种突破姿态,选择了向许多人视为禁区的高难度的没骨人物画挺进。中国人物画是薄弱科目,而没骨人物画是在渗透性极敏感的生宣纸上,通过墨、色、水微妙变化塑造形体、神态、动势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尤要求画家具备高超的人体造型能力和熟练地驾驭笔、墨、色、纸与水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绘画创作经验才能孕育出新作,因此许多画家对此望而却步。傅小石却知难而上,继承傅抱石思变求动美学思想,为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巧妙吸取西画造型技法和水彩画用水用色技法,还采用其他画种颜料入画,使水、色、墨恰好现出神奇迷离的视觉效果。评论界认为,小石虽承接其父精妙“水法”,却更多地运用在人物画方面。小石的水墨人物、彩墨人物、泼彩人物到没骨人物,用水的难度极大,都要克服用水不当造成的烂、俗、浊、滞的毛病。墨非水不醒,色非水不丽,水助色丽墨醒使人物形象形显神清。傅小石更在用中国笔墨表现人体生理结构美上做出了很大的探索。中国人物画对人体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可谓是个空白,多半是把所有人体生理结构全部用服饰遮掩了,抹杀了人体美的表现。有专家这样评价:“小石的人体画得益于造型准确优美,用线走笔不多,笔笔勾勒在人体解剖结构位置上。赋色全依据人体体积的凹凸和阴阳背向一笔抹过,显现出人体的质感,背景的大笔渲染与人体成为强烈的艺术反差,更呈肌肤的白皙生机感。”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