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香港苏富比秋拍收获29亿港元【3】

2014年10月13日08:32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焦点3

  特色专场受追捧

  相比以往秋拍专场,今年香港秋拍的分类更加细化,仅仅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中国瓷器和工艺品专场拍卖,就有五六本书,其中还包括多个以单件艺术品为一个专场,像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部门的拍卖。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就单独成为了一个专场,还有一件单独成为专场的春在斋珍藏宣德三鱼纹高足杯,最终也拍出了4380万港元的佳绩。

  在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专场设置中,也将古代书画与瓷器部分进行了混排,像“细川家族藏中国艺珍”专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藏家刘益谦就从中购得了清乾隆十一年《御笔画秋山亭子》卷和清乾隆粉彩墨书御制诗圆笔筒,成交价分别为2700万港元和1384万港元。这也显示出这种来自于同一位著名藏家的不同拍品,如果组成一个专场的话,同样会受到藏家的关注。

  香港苏富比所呈献的著名日本服装设计师、音乐制作人及创意企业家NIGO私人收藏的“NIGO:一生二命”专拍,百多件精选藏品涵盖上至安迪·沃荷丝网版画,下至玩物摆饰不同领域的拍品,全数获得成交,传奇古董及书画藏家张宗宪以高估价四倍投得Jacob &Co。特殊订制“美元符号”垂饰项链。在保利(香港)推出的“稽古”宋代瓷器、铜器和石雕专场“中,北齐石雕释迦牟尼立像起拍价为280万港元,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732万港元高价成交。

  现在的拍卖市场上,个性化的因素越来越明显,在今年香港的拍卖市场上,像余德耀、刘益谦王薇夫妇等私人美术馆拥有者纷纷出手买入了不少重量级的拍品。对于藏家来说,在拍卖市场上购买艺术品的目的也从最初仅仅为了保值增值,开始转而为自己的系统性收藏,特别是为私人美术馆的馆藏增加“砝码”。刘益谦此次在香港购买的张路《山水人物图册》,就是为了补充龙美术馆的空白。

上一页
(责编:张卉、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