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挖出“山寨”中国古钱
“国外古代就开始高仿中国钱币了?”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文物调查公司IBISOKU关西分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在京都市下京区的建筑工地附近出土了一只陶罐,罐内存有4万枚以上的古钱。其中有“开元通宝”“宣德通宝”等约50种。以现在的币值衡量,大约相当于4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38万元)。
有专家解释称,由于矿藏等方面的差异,古代在中国跟邻国之间,铜钱跟银锭的兑换比例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出现了“炒外汇”的人。“而邻国仿铸货币的差异主要在文字和铜质,跟我国古币相比还是有细微差别的,价值不能完全等同。”
日本曾仿制中国古钱
“没想到日本人也喜欢中国的古币。”藏家李女士去日本旅游时发现东京银座附近有不少展示盒出售中国钱币的古玩店,里面有从唐宋到民国时期的各种铸造货币。
近日,日本媒体报道称,IBISOKU关西分公司在京都市下京区的建筑工地附近出土了一只陶罐,罐内存有4万枚以上的古钱。
据悉,陶罐高约66厘米,被埋在深约50厘米的地下,没有盖子。每串铜钱都用绳子串起,每串有97枚。按当时的商业习惯,97枚串起来的钱币可当做100枚来使用。出土现场位于高岛屋百货公司京都分店南侧商业街的正中央。
人们认为,这些钱币可能是作为战乱和天灾的储备,或为了供奉神佛而被埋藏起来的。
陶罐出土时已有裂纹,将其分割为两半后,放在里面的古钱没有散落,呈团状置于罐内。堺市文物科一名职员说:“陶罐侧面分割得十分整齐,可以清楚看见钱币在罐中的状态,这是十分珍贵的案例。”这些古钱大概于15世纪前后在日本流通,明朝的“永乐通宝”最多,占约12%。古钱多数为宋币,大多在日本国内仿制。
专家解惑:邻国仿铸币自古有之
此消息一出,便引发众多“泉友”(即钱币爱好者统称)关注。有不少收藏者担心,日本竟然有如此大量的仿造货币,它们中有多少回流到国内钱币市场中了呢?和真品有什么差距?价值几何?
关于这些疑问,北京保利邮品钱币部高级业务经理王超在受访时解释称,明代《瀛涯胜览》记载“爪哇国通用中国历代铜钱,旧港国亦使用中国铜钱,锡兰国尤喜中国铜钱,每将珠宝易换”,这段记载说明当时中国铜钱在海外许多国家流通。
“在明代中国周边有许多大大小小国家,在展开国内与国际贸易时,迫切需要一种具有信用货币,能够顺利与别国进行贸易。明代铸造钱币质量佳,国家长期强盛,货币信誉有保障,周边小国自己铸币不如从明输入铜钱,作为本国流通货币来得容易。”
他还提及一个现象,那就是古代也有“炒汇族”。“那时候有专门走私铜钱的,银子在中国是高值货币,但中国缺乏银矿,日本的银产量却相对比较大,所以铜钱和银锭的兑换比率在中国和日本是不同的。走私铜钱到日本换银子,拿银子回国换铜钱。就跟炒外汇似的。”原来,类似日本这样的国家,一方面输入明代钱币,另一方面大量仿铸明代铜钱,和明朝的铜钱共同参与市场流通供本国商贸人士使用。
收藏贴士:价值高低先看存量
有收藏者认为古钱越老就越值钱,但专家表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行家胡先生表示,古钱币板块的热门品类要数先秦和清代的制品。先秦的钱币因为距今久远,铸造、文字、风格等有特殊性,对收藏者极有吸引力。而清代离现代生活很近,而且清钱币的形制比较大,收藏者容易接受,所以大多数收藏者对清钱都容易产生好感。
“一般来说,宋钱是古钱币入门教材,因为它品种多、形制多,而且美观,收藏者可以从欣赏角度切入,选择其中低端的部分来练手练眼,然后逐渐晋级。”有古董商告诉记者,例如汉代的“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及北宋的“宣和通宝”等都堪称白菜价,稍微懂行的人看都不看这些,而像三孔布币、“壮泉四十”及不少清代的钱币少说也是万元起步。而“北宋圣宋元宝篆书小平”和“南宋圣宋元宝长宋篆书”这样的中间档次一般就一两千元。“存世量的大小是决定古钱币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像宋朝发行的钱币数量太大,存世量也非常大,绝大部分都不太值钱。类似的还有战国期间的‘明刀’等。而有些王朝刚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倒台了,这类钱币就很珍贵。”
玩家简女士则认为,收藏钱币需要渊博的学识,同时要有真爱:“我们欣赏它的图案、文字、设计等精妙之处,并了解背后的历史典故,品味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并不会因为市场行情一时的涨跌而匆忙出手。”
她表示,古钱币上的文字有很多历史典故,书法的艺术价值也极高。如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楷书造诣极高,法度森严,笔力险峻,位列“楷书四大家”之一。“建议新藏友多看一些钱币书,扩充知识储备,最好选择图文并茂的版本。第二步就是多看实物,认识真品。例如多看看预展,多向行家请教。目前北宋、清朝道光及乾隆年间的古钱币几十元便可入手,较少伪品,可由此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