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彩绘脸谱第五代传人林泓魁
林泓魁作品《孙悟空》
泥塑彩绘脸谱《金少山饰单雄信》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濒临灭绝”这个词时常被提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泥塑彩绘脸谱第五代传人、八零后小伙林泓魁表示,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思考非遗技艺是如何产生的,其实对于手艺人来说,一开始他们制作的东西是作为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的,艺人也拿它当作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它能够被保护下来,能够被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到后来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没有收益的话就招徒弟就困难了,这项技艺也就难以传承下去。但话又说回来了,只要非遗有好的销售作品,能够销售得出去,艺人能够生存,而且还有人愿意学习这项技艺,那么就不用担心这项非遗技艺出现濒临灭绝的情况。
从一开始的造型设计,到绘画制作,再到相关的宣传与推广,还有后续展览销售……林泓魁从自己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年轻一辈的传人需参与到所有的环节当中,并熟练把控这套运营模式,年轻一辈的传人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基础上还需给传统文化增加活力与生存能力。
对泥塑彩绘脸谱非遗项目的传承、生存和发展方面,林泓魁有着自己的想法并将其付诸实施。一方面,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艺,保存老艺人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为了提高非遗项目的生存能力,拓展该项非遗的生存空间,据林泓魁介绍,非遗泥塑彩绘脸谱项目秉承“双轨并行”的发展战略,将泥塑彩绘脸谱的作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为收藏品,这类作品是老艺术家亲手做的,造型设计也是老艺术家亲力亲为,这类作品也都是挑最好的原材料使用,对于这些收藏型的艺术品他们不惜工本。另一类就是年轻一代传人制作的礼品类的作品。这些礼品类的作品无论是从造型还是从包装上,都定位在中档化上,市场上礼品的销量很大,对于这类非遗产品,主要靠走销量,“这也是想让非遗项目继续生存下来的一个办法”,林泓魁坦言道。在他看来,非遗项目有了收入以后,对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包括带徒授艺都有推动作用。
对于非遗来说,年轻一辈的加入带来了新的思想、机会与活力。林泓魁称,有些老艺人在手艺传承上做到了精益求精,但他若对生产和经营方面没有作为或没有想法的话,非遗项目的路也就越走越窄,生存也就越来越难,更不要提传承的事儿了。而年轻人加入非遗项目,一方面,为非遗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利于设计和制作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行业运营模式,增强非遗项目的生存能力。老艺术家们一般更注重的是手艺,而对于新一辈的传人来说在注重手艺的同时,还得重视非遗的生存与发展。
泥塑彩绘脸谱溯源
“花脸桂子”的突发奇想
泥塑脸谱出现在清朝光绪年间,当时北京西城有位姓桂的满族人,靠吃俸禄为生,爱好京剧,能诗善画,尤其爱好脸谱。他在庙会上看到手艺人捏泥人后,便有了将京剧脸谱和泥人掺和到一块儿的想法。于是他用胶泥制作脸型,仿照名角脸谱勾画上色,送给亲朋好友,很受欢迎,这就是最早的泥塑脸谱。由于他画的泥塑脸谱以花脸为主,所以人们称他为“花脸桂子”。到了民国以后,这位“花脸桂子”没有俸禄可领了,为了维持生计,他就在白塔寺一杂货铺里卖泥塑脸谱,并以此为生。
第一代传人唐仲元(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
清末民初泥塑及脸谱制作艺人,唐仲元的泥塑功底十分扎实,丰富了泥塑脸谱的造型,使之不再是单一的光头形式,将脸谱配上泥塑的盔头髯口,形态生动,在塑造原始胎形时,唐仲元根据京剧花脸演员的勾脸特点,适当加长前额,加宽面颊,使人物造型丰满,为泥塑脸谱奠定了基础,这种塑形理念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二代传人唐景昆(1912年—1963年)
唐景昆为唐仲元长子,15岁时开始学习泥塑脸谱的制作,经过不断地刻苦研习,他制作的作品很快就名扬京城,解放后更是得到了国家的重视,1956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艺人”称号,1957年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并被刚成立的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聘为第一届研究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并以唐家伟基础,组建了北京彩塑厂。
第三代传人唐景耀(1931年—2012年)
唐景耀为唐仲元之子,从小和兄长唐景昆学习脸谱绘画,画工扎实,笔锋有力,如张飞、铫期等“十字门”脸谱,从鼻头起过眉心、印堂直至头顶有条时粗时细的通天柱,就这样一条粗细不等的直线,唐景耀一笔而成,这就是唐家的绝技。改革开放后唐景耀在金属工艺品厂传授脸谱绘画技艺。
第四代传人佟秀芬(1956年至今)
佟秀芬,唐景耀先生唯一入室弟子,97年佟秀芬曾为中法文化交流进行北京泥塑彩绘脸谱的展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98年,多名日本留学生来到家里进行参观学习,大家对这种小巧而充满了中国元素的脸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2年,绘制的脸谱被湖广会馆选作长期礼品,得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08年8月,在什刹海的家庭艺术馆,接待了各国的记者,运动员及游客。10月获得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入围作品。09年泥塑彩绘脸谱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佟秀芬女士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五代传人林泓魁(1983年至今)
林泓魁,佟秀芬之子,从小受家里熏陶学习泥塑彩绘脸谱的制作与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脸谱的造型进行了创新推出了按照京剧名家脸型塑造的脸谱,并在2011年为李万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设计并制作了纪念活动的礼品,多年来参加了世博会的展演活动,2012年4月出访台湾地区参加两岸文化创意展,同年8月参加了以色列国际手工艺博览会,2013年元月代表北京手工艺人在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向全球各国的朋友们展示了老北京传统手工技艺脸谱的绘画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