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其林展示作品“关公” 刘洋 摄
图为张其林向记展示泥塑作品“岳母刺字” 刘洋 摄
“泥塑的架子是用玉米杆做的,没啥成本就是费心,所以人们买我也不卖,就是给子孙留个念想。”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老农张其林14日说,做泥塑是祖辈传下来的的手艺,他不为靠其发家,只望手艺传承。
张其林现年66岁,家住张家口市万全县高庙堡乡高庙堡村,老伴去世多年,留下两个儿子。目前两个孩子都在外打工,平时张其林独自在农村老家,除了种地外,空闲的时候就捏泥人泥塑。据他介绍,捏泥人的手艺是和父亲学来的,现在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空余出时间多和自己学习捏泥人。
张其林带记者走进他的“工作间”,一间屋子内摆放了一个大立柜,柜内摆放着33个人物作品以及一些动物造型,其中包括三英战吕布、武松打虎、铁拐李、桃园三结义等一些经典人物造型,工作间的地上胡乱摆放着玉米秆、黄土等道具。
张其林说,捏泥人是从他曾祖父那一辈开始的,他从父亲手中学会了捏泥人。
张其林介绍说,捏泥人所用的材料就是玉米杆和泥,都是农村大地上随处可见的,他从小就喜欢玩泥,熟能生巧,慢慢地就会制作一些更为生动的人物形象。
张其林说,制作泥塑的时间与人物的大小及精密度有关。他制作泥塑“关羽”时大概用了10天时间。首先是做骨架,用玉米杆将人物主体和马的主体造型做好,这大概要花费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是和泥,将泥铺在玉米杆上,并捏成各种细节,他做了将近九天的时间,“这个就是靠熟练程度。”
张其林说,他小的时候,孩子们没有其他玩耍的方式,主要就是和小孩子玩泥,有兴趣就会学着制作一些造型,他也就和父亲学习捏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做泥塑全凭兴趣,现在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不常回家,捏泥人也只是小的时候捏着玩,他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看,一起捏捏泥人。
对于是否会出售自己的泥塑作品,张其林说,泥塑本身没有什么成本,没人会花大价钱买一些泥回家,他的祖辈没有留下泥塑作品,他希望将自己捏的泥塑作品保留下来,未来能给子孙留个纪念。
据万全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邢鹏飞介绍,“万全泥人张”泥塑传统技艺,从清光绪年间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沉淀。目前张其林制作的泥塑作品已有500多件,在各地均有展出,然而现在泥塑制作技艺面临传承危机,为了将高庙堡乡的民间泥塑艺术传承下去,万全县决定将高庙堡民间泥塑美术,申报为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谭地 刘洋)
(原标题:河北老农用玉米杆做泥塑 拒绝出售只望手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