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古代瓷器动辄上亿:市民家传宝成幸福的折磨

王爱科

2014年07月08日08: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古代瓷器动辄上亿:市民家传宝成幸福的折磨

藏家赵先生家传的北宋官窑鬲式炉。记者 王滨

  藏家赵先生家传的北宋官窑鬲式炉。记者 王滨

  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8亿元的天价,假如你手里有这么件宝贝,还能睡得着吗?“家藏至宝,寝食难安。”用这句话来形容赵先生此时的心情最为贴切。拍卖市场上古代瓷器动辄上亿元的成交价格,让他睡不着觉了。他家传一件北宋官窑瓷器,在经国内三位顶级的古瓷专家鉴定为真品之后,在他手里又沉睡长达9年之久,也没少给他带来烦恼。随着日渐年长,他期望为这件北宋官窑瓷器找到归宿,希望有博物馆以合适方式接收,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瓷器家传已超过百年

  5日上午,打开保险柜后,赵先生戴上了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个盒子。揭开层层包裹的软布,一件色泽温润的瓷器展现在记者眼前。

  “这件瓷器是曾祖父传下来的,传到我手里时,父亲特意叮嘱我,这件宝贝是北宋官窑瓷器,在家里已经保存100多年的时间,要小心保管。”赵先生说,为了更好地保存祖上家传之物,他开始自己研究瓷器方面的知识。不过在自学过程中,赵先生发现,从手边乃至图书馆查阅到的所有资料中,找不到一件传世的北宋官窑瓷器和家传之物相似。

  呈现在记者眼前的这件瓷器呈粉青色,釉面开片,底部三足则像铁锈般的颜色。“瓷器的口径是17.5公分,高11.2公分,重量是1080克。”赵先生说,尽管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对这件家传之物的了解,并没有绕出上述内容。

  跋涉5000里证“身份”

  2005年10月份,赵先生背着这件瓷器赶赴北京寻求专家鉴定。一路陪同他的,是央视二套艺术品投资专题报道组的摄制人员。首先拜访的是时任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的杨静荣。“但在看了东西之后,杨老师说这东西不是宋代的,应当是清代的仿品。”赵先生回忆说。

  失望之余,他想到了寻求光谱测试的方法,在当时,这是瓷器断代最可靠的方式。经中国国家博物馆光谱鉴定,这件瓷器与宋代官窑瓷片表面成分符合较好;而在看了光谱测试结果后,时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主任的姚清芳做出了“可以往老瓷器这方面考虑”的断言。

  考虑到河南是北宋官窑的故乡,赵先生又赶赴郑州,找到了当时中国古陶瓷学会的副秘书长赵青云。看完东西之后,赵青云断言:具备北宋官窑的特征,而且这种鬲式炉在北宋比较少见。

  尽管已得到两位专家的肯定,赵先生仍不放心,拜别赵青云后,他又拿着这件北宋鬲式炉连夜赶赴杭州。时任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的朱伯谦看完后,直接断定:北宋官窑,这种釉只有北宋官窑才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从青岛赶往北京,再从北京赶到郑州、又从郑州赶往杭州,再从杭州回到青岛,为了求证祖传藏品的身份,我跑了不下5000里地。”赵先生说。

  “疯狂”的瓷器成了折磨

  让赵先生高兴的是,在2005年的11月17日,中央电视二台艺术品投资专题专门报道了赵先生携带北宋鬲式炉寻求专家鉴定的整个过程。“当时就觉得三位专家的结论一出来,长久以来压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赵先生说。

  不过,随着收藏界资本对古瓷器的追逐,古代瓷器尤其是北宋官窑、明代瓷器屡屡拍出天价,他的心情开始难以平复。尤其是今年4月份,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逾2.8亿元成交;随后,一件北宋汝窑葵花洗,在竞价34轮后拍出了2亿元的“天价”,这些让赵先生开始昼夜难眠。赵先生说,这件瓷器在他们家族手中已流传100多年,他很担心将来会因为不可抗因素而流失出去。“最好的愿望是,能有博物馆以合理的方式接收,毕竟放在博物馆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

  记者:王爱科

  来源:半岛都市报

(责编:潘佳佳、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