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觉得这个过程正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诚心、真诚的表达。只要有艺术的真诚,就会耐下心来遵循这个规律。
吕少英:是的。实际上工笔和写意仅仅是中国画的两个基本的技法体现,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相通的根就是意象,无论用工笔的手法也好,用写意的手法也好,都是在表达画家、表达作者自身的审美理想、艺术观念等精神层面。
主持人:刚才您着重强调了这种工笔画的尚意的过程,艺术家个人精神性的表达。我们想起工笔画中的工与写的一个关系。我看你本人艺术作品也有写意的,工笔画作品也有写意的。工笔画其实应该更讲究画面效果的工整、细致,您有时候也会偏写意,工笔画当中有一种写意的表达,这是您某种刻意追求吗?还是其他原因?
吕少英:是的,也算是一种刻意追求吧。我感觉工笔画,实际上工笔和写意是不矛盾的,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滋养的,两者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我自己在画画的时候,我有一种体会,工笔给人的感觉是过份的去追求精致,长期下去,它就会走到一个极致,而这个极致就带你进入到一个误区,越来越去追求细腻,从而使得格局变得越来越小。这就需要一个调节,需要你换一下思维,在这时,我去有意识地画一些写意,这种放纵的笔墨和大开大合的图式训练就能使我把格局打开,思路也由此整体和清晰起来。应该说写意反过来对工笔又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在一些具体的实践当中,比如笔墨,总画工笔,笔法会越来越僵,会走向一种僵硬、呆板、流滞,渐渐形成一些固定的套路,这就是匠气,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画家画工笔时间久了都会带有一种习气。这个时候,但是我在写意的皴擦点染随意地挥洒笔墨中,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笔墨的效果,它直接用在工笔当中,工与写的对比,会产生一种很灵活生动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写意对工笔的笔墨也是一种非常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再如在工笔画中的一些局部,我会大量的尝试写意的笔法,比如残荷、土坡,还有一些树干。
近几年我也尝试着画了一些没骨画,没骨本身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画法。前几年在杨柳青出版社还出了一本书—《没骨画技法全解》,在这本书中,我把没骨画的技法,笔墨的技巧要领,都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去年在江苏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工笔荷花》、《工笔牡丹》两本教材,这两本书中的工笔技法也是倾向于工与写结合的画法。我感觉,没骨也好、工笔也好、写意也好,都只是绘画的一种技法,技法是手段,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和媒介,而意象的构思才是画面的精髓之所在,把这些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会使画面会更为生动,表现得更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