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什么材质的您知道么?我看扳指的中间好像有条黑色的线啊?
路杰:你观察的真细,还好我对扳指也比较喜爱,所以有过点儿研究。他们所用的扳指都是鹿角做的。鹿角对于弓弦的损伤是最小的,而且吸汗。中间的那道黑线是鹿血。是鹿角中心的位置,长久佩带也比较养人。不像咱们想像的那样,王公贵胄的东西除了金的就是玉的,都特别稀贵。曾经有人说什么御膳房里的菜刀都是玉做的。只能当个笑话听,因为它根本就不实用。古代人日常使用的东西在制作时都是比较注重实用性的,之后才考虑装饰性。除非是完全做为装饰品的物件。扳指最后就演变成了显示身份等级的标志,而失去了它真正的功能。
记者:哦,原来是鹿角的啊。不清楚的人,肯定又要往值钱的材质上猜了。您说这“功臣像”一共有多少张啊?相信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
路杰:乾隆时期的“功臣像”一共是280幅。乾隆平定西域准部回部得胜后绘制了一百位“功臣像”也就是刚才说的“前五十”和“后五十”,第二次是乾隆平定了大小金川后,又绘制了一百名“功臣像”也分“前五十”和“后五十”。乾隆后期又增加了《平定台湾功臣像》五十幅和《平定廓尔喀功臣像》三十幅。所以一共是280幅。不幸的是,这些“功臣像”都在八国联军时被掠夺出紫光阁,流散于世界各地。已经知道的“功臣像”全世界也不到20幅。而且大多和这次拍卖的那“半张”一样,损坏的十分严重。
记者:那咱们国家的功臣像就是您说的这两幅么?现在都存放在哪里?别的博物馆就没有么?故宫呢?
路杰:的确。中国现在仅有的两幅都在天津博物馆,就连故宫也没有。现在正在展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记者:这次拍卖的这几幅“功臣像”是以什么价格成交的呢?
路杰:这次的“伊萨穆”像是以1252万成交的。“塔尼布”像则卖了1141万。
记者:那幅“半张”的呢?
路杰:哦,那幅只有40公分见方的“功臣像”也卖了309万元,超过了估价近5倍!
记者:残的就卖了300万?那么贵啊。
路杰:是啊,01年佳士得卖过一幅完整的头等侍卫的“功臣像”才不到一百万。而且还是乾隆御题的前五十名的功臣。今天看来也大大升值了。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在收藏的道路上,我们不要仅以现在价值的高低去投机性的投资,要正确审视藏品自身的艺术含量及文化内涵!有价值的藏品无论现在的市场如何,都会因为其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艺术造诣而大放异彩!并得到市场的认可!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