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
当你站在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面前,欣赏她神秘微笑的时候,你知道它被修复过70多次吗?
油画本身的材料和构造决定了任何一幅油画作品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生命衰竭的过程,这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传世至今的名画,几乎都经历过油画修复师的“妙手回春”。
但与艺术家和名画相比,“幕后英雄”油画修复师的公众知晓度实在太低。
前段时间,曾有一位微博网友“小桶的背面”在网上慨叹,“真不知道我们这个专业怎么找工作啊,好纠结。”她所谓的“专业”,正是油画修复。
油画修复师究竟是如何修复油画的?中国又有多少油画修复师呢?
耗时耗力伤身体
“小桶的背面”本名叫王沫沫,是一位90后女生,2013年毕业于意大利马切拉塔美术学院文物修复理论与技术专业。马切拉塔美术学院是意大利一所著名的国立美院,成立于1972年,目前约有700名学生,45名固定教师以及一些客座教授。
2010年,王沫沫抱着对艺术的热爱来到意大利小城开始了文物修复的求学之路。三年间,她主修、选修了包括油画、博物馆学、木质修复、镀金技术、化学、生物在内的多门课程。不仅如此,在课堂和假期实践中,她还进行了多次油画修复工作。
她给《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发来自己曾经修复的油画作品图片。修复前后的两幅图片对比相当明显,修复前的画面黑作一团难以分辨,而且画布还破了两个大洞;修复之后画面清晰明了,漏洞也修复完好。
“刚拿到这幅油画的时候感觉修复难度很大,因为画布松散,且破损严重,真不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环境下被保存的,竟损毁成这个样子!”
王沫沫向本刊记者回忆了修复过程: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画布补全。补画布对精准度有很高要求,因为必须按照它破损的边缘剪裁一块大小同样的画布;其次是表面清理,这是油画修复的重要环节,表面尘污必须去掉,因为它们会进一步污染和侵蚀油画的光油层和颜料层。油画在什么环境下保存表面清理就需要相应的化学试剂,但通常修复师很难知道保存的环境,所以需要不断尝试。
“清理时要多次试验,使用不同试剂、不同比例调试,看哪个更有效果,而且不能损坏画面。有的试剂虽然看上去清洗速度很快,但很容易损坏画面,这自然是不行的。”王沫沫说,她曾经遇到过一个画面情况特别复杂,每个部分都需要不一样的试剂来清洗。然后再进行补色,补色的范围要严加控制,避免覆盖未损失的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无需对龟裂进行填补。
油画修复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很伤身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油画修复工作室专业修复师徐研是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两只手的手背上都长满了湿疹。“修复过程使用的材料很伤身体,比如油画上面的灰尘、细菌、微粒很多,很容易被感染。清洗油画会用到化学试剂,会造成慢性中毒,对人的身体危害很大。”徐研说。
王沫沫所说的这幅画修复时间长达3个月,最终在团队合作下顺利完成。因为收藏者也不知道画的作者和名称,只能根据现有情况判断绘画年代为20世纪初期,后来王沫沫和同学为这幅画起名叫《牛》。
国内美术馆绝大多数没有修复力量
油画修复在我国算是个新兴行业,在欧洲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根据资料记载,在欧洲油画修复经历了很长一段摸索和缓慢发展的阶段,早期人们对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的认识有限,有些油画修复的技术和措施,如今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比如一直到20世纪初,很多博物馆仍然使用水和肥皂来擦洗油画,将油画浸入亚麻油中,或用黄油、猪油、工业用机油、啤酒、凡士林等作为调料涂抹画面,以图恢复失去的色彩。但如果没有前辈修复工作者几百年来不断的努力,很多早期的油画名作很难流传至今。
二战期间,大量油画作品流入美国,同时一大批有经验的修复工作者也移居美国,促使美国艺术品修复行业迅速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仪器的应用,人们通过化学分析和借助新的观察手段如显微、X光、紫外线、红外线等,对油画的物质和化学结构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
专门的设备和工具,如50年代产生的热真空工作台,使传统的衬托和整形工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70年代比法胶的普及和运用,代表了新一轮的材料革新。在最近20年里,油画修复的发展更为迅速。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油画的司徒勇,1985年前往美国继续深造,一边求学一边打工,工作就是在一个修复工作室做油画修复。据司徒勇介绍,修复工作室大部分老师三代都是修复师,当时都非常有名气。“我在工作室学习和工作4年多,而当时国内对这个行业还没什么了解。”
四年后,司徒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旧金山艺术品保护和服务公司以及司徒勇修复工作室,主要致力于油画、壁画和纸本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
在20多年里,工作室为美国旧金山地区和其他各州的博物馆、画廊、保险公司、拍卖行和收藏家等机构和个人修复了大量的艺术作品。1999年该公司与美国博物馆服务公司合作,向中国多个专业单位提供了修复设备、材料和人员培训的服务,并指导修复了一批包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吴冠中等著名油画大师的作品。
“在国外,修复油画的来源有博物馆、画廊和画商、拍卖行和私人收藏者等,这与国内情况差不多。区别是国外比较有规模的美术馆或博物馆均有自己的修复部门和修复师,而国内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绝大多数还没有自己的修复力量,也没有把油画的保护和修复当成一种必须的日常工作,因此比较稳定的修复油画来源还是出自私人。”司徒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