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组图鉴赏:北京历史的博物印记【6】

魏 薇

2014年03月31日09: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历史的博物印记(美哉·华夏博物之旅)

  青花凤首扁壶

  在首都博物馆瓷器精品展厅中心区,陈列着一件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此器物为盛水器,高18.7厘米,呈椭圆形,直口圆唇,短颈,扁圆腹,浅圈足。壶左有昂起的凤首,分两侧出水。鼻前顶一宝珠,壶右有卷起的凤尾做曲柄,壶前后绘凤翅飞翔,凤身以下绘一丛茂盛的缠枝牡丹。整个图案呈现出凤鸟飞翔于花丛之上的意境,具有游牧民族的风格。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少数民族瓷器制造方法也与内地窑业工艺相结合。青花扁壶正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融合的体现,属罕见的元青花精品。

  扁壶采用进口的青料绘画,颜色清雅,笔触分布着浓艳的结晶斑,具有国画般的效果,蓝若晴空,白如新雪,蓝白相映,表现出元代贵族独特的审美意趣。

  据了解,扁壶出土时已成48块碎片。2003年,首博决定将这件国宝重新修复,并特邀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古陶瓷修复高级工艺师蒋道银担此重任。

  在修复过程中,胎、釉彩图案等均以原器为范本。青花色对照原物勾对准确,起笔收笔按元青花绘法进行绘画,就连薄厚不一、色彩较深的铁锈斑、晕散效果都被体现出来。完工后,不见任何加工痕迹,这件器物历经数月,终于修复如初。

  景德镇窑洒蓝釉钵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一位老者手捧一件“大碗”来到北京市文物商店地安门收购部,想要卖掉它换些钱。工作人员拿过此碗仔细观看,发现其釉色浓淡均匀,胎体厚重,外观略显粗糙,却也因此更显古朴深沉。

  原来这件看上去普通的大碗,却是极为罕见的宣德洒蓝釉瓷器。1993年,这件洒蓝釉钵入藏首都博物馆。

  在明代,制瓷业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制作工艺,景德镇的御用窑场就创烧了许多经典的瓷器品种,但有一种颜色釉瓷器,虽亦系出名门,却一直不像其他“小伙伴”那样受到追捧,它就是洒蓝釉瓷器。

  人们对洒蓝釉瓷器不够了解,不是因为其不够珍贵,而是因为它的存世量太少,难得一见。

  洒蓝釉瓷器属名贵窑器,于宣德时期为景德镇所创烧,之后不久停烧。因其在浅蓝底上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样,故称“洒蓝”。

  据了解,宣德时期的洒蓝釉制品极为罕见,全世界已知的仅3件,其中一件便藏于首都博物馆。

  这件洒蓝釉钵高11.4厘米,口径25.3厘米,底径11.8厘米。敞口,腹下渐收,矮圈足内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此碗又称“骰盔子”,据传是宫廷中用来掷骰子所用的工具。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鲁婧、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