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玩收藏不要怕丢面子
“玩古玩,最重要的是要有悟性。”李海并不讳言,在他初涉紫砂壶收藏的时候,常常被骗,如今算起来有多达两百多件,“但我这个人就是不服输,我不怕被人骗,即使有人好心提醒我不买,我还要买回来研究它为什么是假的。”
李海认为玩古玩收藏需要天赋和悟性。因为古玩有些道理明于心难明于口,要去悟它的道理。“比如两个杯子,说其中一个有老气,另一个没有老气。具体怎么有老气,没法讲清楚,只能体会,去悟。‘包浆’一词也是如此。”
为了学习收藏紫砂壶的知识,李海还曾专门到古玩市场开了一个档口十多年。由于为人豪爽,谦虚好学,很快和旁边的档主结识,在他们身上学到不少紫砂壶知识。
李海说:“我舍得花本钱,不怕丢面子。做古玩收藏的尤其怕丢面子,怕被人说不懂,买错了赶紧藏起来。我不一样,买错了,就放到最显眼的位置,提醒自己又买错了。我不想要这个虚面子,并主动告诉别人,我买错了。十个人中可能有一个人就会告诉我,你是怎么买错的。如果你不谦虚,又怕丢面子,就一直学不会。”
经过多年研究,李海总结出三条简易明了的辨伪原则,他认为这些方法也可以扩展应用到其他古玩上:
“第一,古玩真假没有九成九。你看这个东西,觉得九成九是真的。这不行,必须要百分之百是真的才行。
第二,古玩真假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比如三个人,两个人说是真的,一个说是假的。那很可能就是假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第三,古玩真假一票否决。在作品中找到一个不符合标准的漏洞来,就证明是假的。比如说一个壶做得蛮好,但壶底的名家印章盖歪了,那就是假的。”
只要是老紫砂壶,不管好坏都会买
紫砂壶近年价格见涨,尤其是老紫砂壶。李海却更看重藏品的文化价值:“我收藏紫砂壶不是为了去赚钱,是为了学习研究,为了搞清楚紫砂壶的历史、特色和人文内涵。要学习紫砂壶,必须有实物。所以只要是老紫砂壶,不管好的次的,我都会买,重在研究。”
对紫砂壶收藏中一些流行的做法和看法,李海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他的藏品中,有不少加彩壶,如清雍正、乾隆时期的加彩人物汉方壶等。加彩壶在紫砂壶收藏中往往不被重视,且汉方壶是仿汉代青铜器而来,比较笨重,也不适合用来泡茶。但这种加彩汉方壶是当时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用的紫砂壶的,是紫砂的官窑器。用这种壶的人一是显示身份地位,二是官宦人家、文人雅士聚会饮茶器具。所以用这种壶泡茶,够七八个人喝,平常百姓用不起。这些就是紫砂壶蕴含的历史价值,“这就是历史,不管你喜爱与否,不能仅仅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收藏,不光能凭个人喜好去对待历史,要正确评估器物的历史价值,才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家。”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