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文心诗性的融通——朱天曙的书法

2013年09月09日10:40        手机看新闻
图为朱天曙书法作品《王维诗〈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图为朱天曙书法作品《王维诗〈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原标题:文心诗性的融通——朱天曙的书法

优秀的书法家善于感受时代脉动,尤其注重对书法艺术的“本源”追求。朱天曙把对书法艺术的体悟延伸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之中,主张“文心诗性”和“书象画境”的融通,以一种开放、包容、乐观、进取的精神在艺术创作上孜孜以求。

朱天曙曾概括他的书风取法:以篆隶论之,余于石鼓文、《祀三公山碑》、《封龙山颂》、《西岳华山庙碑》、《石门颂》、《莱子侯刻石》以及清人金冬心、吴昌硕及近人齐白石等尤有心会;以行草论之,二王之后,颜鲁公、苏东坡、米南宫、祝枝山、徐青藤、八大山人书风代代相传而新意迭起,心仪不已。尝从秦权量、汉碑额、铜炉、砖瓦中讨生活,化野取文,去俗得朴;或以金石刀法之趣融入篆隶,得挺劲峻拔之气;或以篆隶之法融入行书,求浑穆古朴之趣。余学书无定法,既明用笔规律,古今碑版法帖察于眼而发乎手,求清求厚、求精求当而已。

综观朱天曙近期的书法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自艺术产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一直是支配其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南朝谢赫把它规定为“气韵生动”;唐张怀瓘把它称之为“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五代荆浩认为它是“真者气质俱盛”;清石涛把它概括为“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明,“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正因对中国文化的核心和艺术的本源有了深入的了解,朱天曙一反时下纵情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对古代书法作深入探究,更注重对其艺理要义的探讨,如同他对明代宋克“混合体”草书的研究。他的书法艺术也因此意蕴古拙、天然苍秀。在作品《唯八月初吉》中,通幅字体如飞似动,形态婀娜多姿,又不失雄浑之壮美。在《澄潭老鹤》五言联中,他以苍劲有力之笔,在粗细浓淡间挥写出一幅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作品,观者似乎能感受到“水月”的境象,又仿佛看得到山石巨崖的仪态。《神仙眷侣》整幅字结构宽松,墨色的浓淡干枯适宜,粗细搭配和谐,可谓字义双收,文质并进。

有人评价朱天曙的书法:“盖君之游于翰墨也,始藉文史之学以立其基,继治金石之学以博其趣,终以兼容博取而致其成。读其画则时见书意,观其书则有金石气,玩其篆印乃觉书卷气流行于方寸间,诚可谓熔书画印于一炉者也。” 诗书画印的文化传统,归根到底是一种超然的“士气”。观朱天曙的书法创作,可谓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

(责编:赫英海、鲁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