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漆艺拥有近7000年的历史。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演进的浪潮中,以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等老一辈工艺美术家的成就为依托,一批漆艺家从观念上逐渐迈出“髹饰”的传统范畴,向创作领域转型,中国现代漆画由此诞生。1984年,漆画被纳入第六届全国美展。近30年来,脱胎于传统漆艺的当代漆画不仅在题材和内容上得以丰富和拓展,艺术语言本身的探究也趋于深入和多样。
福建自古是漆艺中心之一。深厚的漆文化积淀、开放的现代视野、优秀的艺术家群体资源,使这里成为中国当代漆画发展的重镇。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原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作为这个漆画重镇的中坚力量之一,从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历届美展中共有40余幅师生作品入选并多次斩金夺银。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曾任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校长、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的陈文灿作为领路人,功不可没。
1974年,福建工艺美术学校获准复办,陈文灿自此在鼓浪屿上一干就是30年。立足于福建漆艺的传统优势,他整合学术资源,多方学习,以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为基础构建了集漆画创作、研究、教学为一体的发展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漆画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也推动了当代漆画在国内、国际艺坛的影响力。
在漆画创作与研究方面,陈文灿也投入了大量精力。1994年4月,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接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创作巨型漆壁画的任务。陈文灿带领60余名漆画师夜以继日地进行创作,最终完成的磨漆画《武夷之春》、《双潭映月》和寿山石雕壁画《锦绣八闽》,以独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手法描绘了福建与台湾的自然风光,为大型漆壁画的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武夷之春》通过莳绘、变涂、堆漆、雕填等技艺与工序,展现了空间、透视、明暗和形色之美,使画面既具有一定的写实感又不失漆画艺术独特的质感和装饰韵味。
自漆画成为独立画种以来,相关的讨论一直不断,焦点多集中在漆画所包含的绘画和工艺两种属性上。漆画完全可以进行写实、写意、抽象、表现、象征、构成等探讨,而“漆性”所产生的独特美感又是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陈文灿认为:“漆画绝不应该离开‘漆’这个母体,而‘漆’也应以大漆为主。”陈文灿并不反对对漆艺进行创新,但他强调,如果以水粉、油画等形式成画,再在画面上罩上漆,伪称其为漆画,那么,将是漆画的悲哀。
在水墨创作方面,陈文灿也有一方天地。他的水墨作品,以意象性的水墨语汇在写实和表现之间构建起有机的联系,同时赋予画面含蓄的装饰性意味。陈文灿将水墨创作的视野投向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又回归到对水墨本身的讨论,用水墨新图式、新语汇来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这种开放性的水墨创作思维,与他在漆画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可谓一脉相承。
绿泽(漆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