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的古埃及书吏塑像
拿破仑1798年抵达埃及时,吉萨地区狮身人面像的颈部以下的部分还依然被沙掩埋着,直到1817年才开始清理,至1926年,它的整个身躯才完全露出沙面。
在2011年开罗的骚乱中,盗贼趁乱闯入开罗的埃及博物馆行窃。
有些悲观的学者预测,大约一百年以后,如今仍屹立在埃及土地上的古代建筑将不复存在,犹如一个世纪前神庙和墓室墙壁上的彩色壁画和浮雕都不见了踪影。埃及政府显然陷入了两难的绝望境地: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不能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濒危文物进行彻底的修复或加以永久性的保护。
近日埃及处于多事之秋,连日来的政局动荡使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在动荡的时局中,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的相关遗存和文物的保护也遭遇到严峻的挑战。但是,这或许仅仅是这一璀璨文明所经历过的无数劫难之一。德国海德堡大学埃及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寿福近日就诞生于西方工业化及殖民主义进程下的埃及考古学与当下埃及文物保护现状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以下简称“艺术评论”):埃及政局近年来动荡不断,这对于埃及的文物保护有什么影响吗?
金寿福:2011年1月,有暴徒在混乱的政局的掩护下,砸破博物馆的玻璃并偷走了数件文物,最后追回来了数件,而当时的埃及文物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哈瓦斯甚至声称将建议设立专门的文物警察。与两年前不同的是,最近几个月埃及发生的事件,似乎对文物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现在,旅游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19世纪中期开始,埃及不断地尝试借助工业化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但是收效甚微。对自然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的埃及来说,保护文物和发展与之相关的旅游业似乎是唯一一个至少在短时间内能够奏效的手段。与之相关联,埃及政府在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制定了严格的文物法。上个世纪德国一个博物馆购买了一件古埃及文物,买家称购买时不知其为非法盗挖所得。埃及政府得知以后,不仅索回了文物,而且拒绝向该博物馆相关人员签发入境签证。在向游客展示位于吉萨的金字塔和位于卢克索的王陵和官吏墓时,埃及文物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旨在保护这些古迹的措施,比如周期性地关闭一部分金字塔和墓室,在墓道内架设隔离带等。尽管有这些预防性手段,埃及文物尤其是露天的神庙建筑破损的趋势无法阻止。土地的盐碱化加速了建筑物地基部分被腐蚀的进程,有些悲观的学者预测,大约一百年以后,如今仍屹立在埃及土地上的古代建筑将不复存在,犹如一个世纪前神庙和墓室墙壁上的彩色壁画和浮雕都不见了踪影,只能在图册或照片中领略它们当时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稀品,埃及政府显然陷入了两难的绝望境地。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不能受到限制,反而应当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濒危文物进行彻底的修复或加以永久性的保护。选址于吉萨高地的新埃及博物馆原来预计2002年建成开馆,借以庆祝老馆落成一百周年,不料后来工期由于各种原因被拖延。即便保守的人当时也以为,历尽沧桑的埃及博物馆值一百一十周年庆时总能够光荣退休。不料,紧邻解放广场的这座建筑物甚至目睹了波澜壮阔和马拉松式的民主进程,但是位于开罗西南郊应当接替它的新馆仍然遥遥无期。
艺术评论:目前各国在埃及的考古活动是怎样的?埃及是如何看待外国人在本国从事考古发掘活动的?
金寿福:埃及在传统上就是既缺乏考古资金,也欠缺考古技术。所以100多年来,埃及都是采取这样一个模式,即西方国家出人出钱,埃及发放许可。埃及进行的考古发掘,会需要雇佣当地的民工来帮忙,这能解决就业,而考古队也会在本地产生消费,所以考古活动居然是埃及的创汇手段。
外国来的考古工作者把考古的成果(在殖民时代就是直接把出土文物带回到西方的博物馆成为藏品了)带回去以后,也能为埃及做宣传,当很多西方观众在博物馆看到埃及的文物,有可能会萌发到埃及去现场看一下的念头,这样也会促进埃及的旅游业。
我感觉,埃及方面当然会继续采取这样的做法。可能埃及方面觉得,这是对埃及和西方国家双赢的一种合作模式吧。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政治因素掺入,比如二战期间德国人的考古许可证全部被吊销,并转给英国或美国等等。现在也有政治上的因素,比如英国、美国这些埃及传统上的盟友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文物储藏量较大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艺术评论:日本人好像也对古埃及很感兴趣,日方也资助建造开罗埃及博物馆新馆。
金寿福:开罗埃及博物馆新馆的资金中是有一笔日本的贷款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埃及至少有6个常年的考古点,这是他们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经营的了。西方人一开始是瞧不起日本人,就跟瞧不起日本汽车一样。日本人有钱,他们在埃及的考古工作越做越好,发掘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考察的报告,有一部分概要用英语写,主要的内容用日语写,德国人看到有些东西是不能忽视的,就只好找人翻译日文的东西,或者自己去学日文。所以,要做学问,一定要做到让别人无法忽视才行。我感觉,日本是在这其中投入大量资金的。
艺术评论:现在的埃及人对古埃及文明有多强的认同感?
金寿福:埃及文明跟中国文明不一样,我指的是文明的传承。中国、印度或希腊文明都是有传承的,但是埃及没有。埃及人的宗教信仰、语言、民族成分都与古代不同了。
而且,埃及在19世纪初期就想要开始发展工业了。就是在那时候,他们发现很多法老的神庙和金字塔都是用石灰岩做的。比如,胡夫金字塔外面原来有光滑的白色石灰岩表层。于是,当埃及的阿里发动工业化革命时,这些古建筑上的石灰岩就变成了廉价的工业原料,很多神庙等古迹都被破坏掉了,石头被拿去烧石灰了。此外,现在我们去埃及能看到很多清真寺,建造这些清真寺的很多建筑材料也是来自吉萨地区的金字塔或各地的神庙。从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埃及人对于法老文明的认同感。而且古代埃及有很多动物形象的半人半神的造型,甚至还有多达几千个神明,这些都与埃及人现在所接受的伊斯兰文明没办法相融合。事实上,他们对此是处在一个矛盾状态的,一方面他们的生计需要这样一个悠久灿烂的古文明来维持,他们靠古埃及文明留下来的东西发展旅游业,但是这个用来当作赚钱的工具却与他们现在所接受的很多宗教习俗相冲突。当然,在埃及人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比较西化的人是十分赞成学习欧美的文物观念和文物保护技术的,而另一些思想比较极端的人则觉得法老的文明跟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关联。
当然,埃及人现在也都已经意识到古埃及的文物是他们的命根子了。埃及曾经的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棉花,现在则是旅游业。埃及这个国家的收入来源,第一是旅游业,第二就是美国的无偿援助。我每次去埃及都感觉这个国家(的产业)没得救了。
艺术评论:古埃及文明没能将入侵者同化吗?
金寿福:最开始埃及文明对入侵民族的同化是很厉害的,就有点儿像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和满清王朝似的。在古代埃及,努比亚人、利比亚人都是入侵者,都被同化了。但是遇到了希腊人,就还是不行了。希腊人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认同特别强烈,因此从托勒密王朝开始,埃及就进入到希腊化时代了。据说,整个托勒密王朝的帝王里就只有克里奥佩特拉会说埃及语,其他国王都不会说。当然,埃及的祭司仍然都是埃及人,他们是本地的精英阶层,因此,无论是托勒密也好,罗马人也好,都要收买他们,让他们在神庙里享有各种优惠的政策,于是掌握着知识的古代埃及的祭司阶层被收买以后,最终成为了希腊化时代和罗马统治者的工具。此后的埃及人,虽然仍居住在自己祖先的国土上,但是文化内涵却都丧失了。
艺术评论:经过殖民时代的掠夺性的盗掘,今天在埃及还有可能剩下什么重大的考古发现吗?
金寿福:古代埃及也跟古代中国一样,存在关于怎样才是合格的国王这样一个王权理念。那么,比如阿克纳顿和王后娜芙蒂蒂及其继任者图坦卡蒙,都是不见于埃及后期的王表里的,因为按照埃及正统的王权理念,他们这些国王(和王后)是不合格的,因此被后世修史的人故意遗忘了。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玛纳城的发现。那个地方现在是中埃及的一个村落,曾经却是阿克纳顿推行宗教改革到第六年的时候迁建的新都城,阿克纳顿的意思是要到一个圣洁的、没有被其他偶像或神灵玷污的处女地重新建都。阿玛纳城就是被一个埃及农民偶然发现的,随后才在那里开始正式的发掘。
还有就是现在很有名的图坦卡蒙墓,那也是由卡特偶然发现的。当时,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阿玛纳遗址和法老阿克纳顿,文献中也记录了在阿克纳顿死后即位的图坦卡蒙把首都又迁回了卢克索。卡特因此认为图坦卡蒙的陵墓应该在国王谷,但他在国王谷发掘的时候也不知道就真能挖到,只不过他认为古埃及盗墓贼不可能把所有王陵都盗光。事实上,其资助者卡纳冯伯爵已经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几乎就要放弃发掘了。那时候,一战刚刚结束,欧洲人也没之前那么富裕了,卡特自己都说“我就是最后一个季节了”,(一般在埃及的考古发掘,都是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左右,3月之后夏天来临,天气太热无法继续田野发掘)当图坦卡蒙墓发掘完成后,文物被运送走的时候,卢克索本地的妇女就像在举行亲人去世的葬礼一样的哭天嚎地,因为他们的财源断了。(当然,那时候埃及还是英国的殖民地。)
如果要说现在还会剩下什么重大发现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是会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因为,三角洲的很多地方都曾经被尼罗河水淹没过,包括古埃及王朝后期的好几个都城,所以估计在地下还能有所发现,但是现在具体讲会有哪些也很难,只能说那个地方剩下的考古发掘的工作量最大。
古埃及王表里有记载的国王的墓,基本上都已经被发掘光了,没剩下的了。但是,在卢克索西边的国王谷边上还有一个王后谷。古代埃及国王和王后是分开下葬的,国王的陵墓都有记载的,留下来的文献里都记载着每个国王的陵墓什么时候开始建、什么时候建造完成等等信息,而王后的那些陵墓,或王子、公主的墓是没有记载的,或许会有偶然的机遇发掘出王后或者其他贵族的陵墓。
艺术评论:古代埃及的帝王谱系到底有多可靠?
金寿福:除了故意遗忘的那些被认为“不合格”的帝王,埃及的纪年和王表还是比较可靠的,其王表显示的历史确实比我们的要早。埃及第五王朝就有了记载了,见于帕勒摩石碑上的记载。
事实上,每当古埃及的一个国王登基以后,会进行每两年一次的牛栏数普查,这项普查是非常严格的,因为牛很重要,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在记载的时候,是以国王登基的年数来记录,记录为牛存栏数的第一次、第二次等。那么,把每一次普查牛栏数的次数加起来就能计算出某个国王在位的年数了。
另外一个记录是尼罗河的水位记录。尼罗河每年都会泛滥,那么古埃及人从上游的阿斯旺那里就能观察到尼罗河开始泛滥时候的水位数据,然后会有人把这个数据快马加鞭送到王宫报告。王宫的官员通过阿斯旺观测到的水位,基本上能准确推测出当年整个尼罗河流域河水泛滥的水位,水位的高低与农业的收成也有很大关系。因为每年的尼罗河泛滥都有记录,因此,也就很容易计算出每一代国王的在位时间了。
还有就是他们记录有关星体的变化,天狼星是其中最明显的。可以说,天狼星和尼罗河就是古埃及人天时和地利,给他们提供了很优越的观测和记录条件。另外,每年都会有70天是看不见天狼星的,一旦天狼星重新出现,也就意味着尼罗河快要到泛滥的时候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进而进入到古埃及人的观念中,他们的木乃伊制作也是要用70天,所以70天这个概念,对古埃及人本身也好,对他们所认识的星体也好,都是一个生命转折的过程。
艺术评论:也有人认为关于“法老的诅咒”这样的谣言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文物。你是如何看的?
金寿福:有一个普遍的错误即认为法老的陵墓里有死亡诅咒,这完全是以讹传讹。因为当金字塔建造好以后,还会建造专门的祭庙,驻有很多祭司,定期为死去的国王举行仪式。金字塔与神庙之间一般会有一条很长的通道,完全封闭的,里面绘有壁画,就在这条通道里会每天为死去的国王举行仪式,提供其在来世的吃喝,据说一天至少要用一头牛,还有面包、啤酒、鸭子和其他禽类,每天要举行三次仪式,仪式过后神职人员也会分掉祭肉。而且,当陵墓建造完成以后,陵墓边上就俨然变成了一个小型城镇,根本不用担心有人去盗墓。
所谓诅咒只有可能出现在官吏墓里。在官吏墓里的墓壁或棺材一般都会有一份写好的自传,其中先要写上墓主人生前积的德,然后写着要让活着的人诵读他生前积德行善的事迹,并对死者进行回报,要么给点儿喝的吃的,要么念一段祈祷文,祈祷某个神给死者提供若干啤酒和面包等。这一祈祷文的意思就是,当活着的人把其内容念诵出来之后,就像下了个咒,说的东西会变成死者能享用的东西。然而,墓主人最怕的有两样东西:一是有人以不洁的状态进入他的墓,影响他的来世转生,这个是特别忌讳的;二是怕有人毁坏墓,比如仇人进去故意毁坏如墓壁、供桌等墓葬设施,或者有人进来盗墓。为了恐吓破坏者或盗墓者,墓主人的自传上也会说:假如有人读了我的自传,不仅不给我水或面包,还要毁坏墓里的设施,或者是盗走墓里的东西,那么我就会像拧断鹅的脖子一样拧断他的脖子,或者诅咒他们的妻儿不得好死。
图坦卡蒙墓被发掘之后,参与发掘的人由于各种原因偶然地去世,被人说成有内在联系,再说成是法老的诅咒,其实都是附会而不合理的。
谈到盗墓,还有古代的盗墓贼。有一份纸草即被称为“盗墓纸草”记载了一件古埃及的盗墓案件。古代埃及的每个国王登基以后的第一项最重要的工作,除了给父亲举行葬礼之外,就是马上要开始修自己的陵墓,他们会派工程师、测量师和风水师选择自己陵墓的位置,再出设计图纸,并考虑建多大的陵墓。一般来说,国王会根据自己的雄心,考虑自己在位多少年没问题,就会安排同样长时间的工期,年纪轻轻就即位的国王的陵墓会比较雄伟。修墓的时候,工匠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一边,用的石头是比较松的石灰岩,他们可以拿凿子凿,也有人负责用篮子往外运石头。但是,图坦卡蒙的墓不是他自己的,他很年轻就去世了,还来不及修墓,就临时把一个官吏的墓给他用了。图坦卡蒙的墓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没被盗,是因为他的墓比拉美西斯六世的墓的时间早,工匠在建造拉美西斯六世墓的时候,在图坦卡蒙墓的入口处倾倒碎石和其他废料,最终把陵墓的入口给掩盖住了。在卢克索有一个工匠村,居住的都是给法老建造陵墓的工匠。国王谷的帝王陵墓与埃及古王国或中王国的金字塔陵墓不同,金字塔是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民工,从采石场采石、运输、整饬石材、再建筑等需要很多人力,而国王谷的王陵是像墓道那样的墓穴,人太多反而无法施工,所以从事陵墓修建的工匠就成为专职的了,他们聚居在工匠村。在埃及历史上没有为了保密不透露陵墓的入口位置而杀工匠灭口的传统,因为陵墓建造完成后,是有卫兵负责保卫的。但是“盗墓纸草”里记录的就是一帮工匠,他们熟悉陵墓,知道陵墓的入口在哪里,也知道进去之后的空间规划以及陪葬品的摆放,但是他们盗墓之后被发现了,纸草里记录的就是审判的过程和盗墓者招供的内容,另外,包括被盗东西去向,最后也都记录在这份纸草上。
艺术评论:在流行文化里也有很多古埃及元素,你怎么看待严肃学术与戏说的关系?
金寿福:国外的学者与公众的互动做得很好。法国有位学者拿古埃及的内容写出了四本小说,十分畅销。
另外在西方有把埃及文明与神秘主义相联系的传统。在埃及象形文字破译之前,西方人对埃及有太多的想象力,这一方面是出于他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与诞生于欧洲的玫瑰十字会等秘密社团有关。这些奉行神秘主义的秘密社团认为埃及的象形文字里有业已丢失的人类早期的智慧。因此,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都一直有西方人想要破译象形文字。等到法国学者、“埃及学之父”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对很多业余埃及爱好者来说好似泼了一盆冷水,那些人原以为解读了象形文字就好比打开宝库,要么能获知古代藏匿金银财宝的线索,要么能打开一座知识的宝库,甚至还能找到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反正就是他们本以为象形文字里面什么都有。所以在解读之后,很多感到失望的人就与学者们分道扬镳了,一批人坐起了学术研究的冷板凳,另一批人则还乐此不疲地在找宝藏或者找金字塔与外星人的关系等等,也不乏很多的炒作。直到今天,只要好莱坞拿这种附会古埃及文明的题材来拍作品,就不愁没有观众。■
【 链接 】
埃及文物之殇
1798年8月24日
拿破仑远征埃及,建立了埃及研究所。
1809年
法国学者开始整理并编撰《埃及志》,,至1829年先后出版了共20卷。
与此同时,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冒险者纷纷来到埃及,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古埃及文物。
面对接踵而来的西方人,当时的埃及人也狂热地搜罗古埃及文物待沽。
急于投入西方怀抱的埃及统治阶层,也在谋划让埃及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此后一度就地取材,取用大量古代建筑的石料来制作工业用的水泥。
1835年
埃及博物馆开始筹建,由法国考古学家玛利埃特主持。
进入19世纪,法国人开始把持埃及文物部门的领导位置,在法国殖民者的主导下,一系列文物政策开始出台,严厉地禁止盗掘及文物走私行为。自此开始了,西方国家出人、出钱,埃及发放许可的考古惯例。发掘出土文物物,此时也不再任由发掘方带走了。
1902年
埃及博物馆迁入今址,位于开罗的解放广场。
1956年6月
最后一批英国军队撤出埃及。一个月后,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成立共和之后的埃及,对文物更加重视,而旅游业也逐步成为埃及第一大产业。文物政策上,一方面,外国考古队在埃及考古发掘的文物连一件都不能从埃及拿走,而且连文物的发表权有时候都要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埃及政府有时仍然会把文物当作馈赠国外政府首脑的礼品。
1983年
埃及颁布《文物保护法》。
2002年
文物部门着手制定文物信息电子网络,对国家文物古迹进行建档立案,以改善因管理不善导致文物流失海外的问题。对破坏古雕像、神庙或金字塔以及在古迹周围建造房屋者的惩罚不再是象征性的,而是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外加相当于10万美元的罚款。
2006年
针对外国科研机构垄断埃及古迹的研究资料,以及一些外国考古人员同国际文物贩子相互勾结盗窃埃及文物的做法,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推出具体措施,开始加强对境内外国考古人员的管理。截至当年2月,埃及方面关闭了300个考古挖掘现场中的65个,暂停了28个国外考古小组的工作,并要求一些涉嫌偷盗文物的国外考古人员离开埃及。
2011年
埃及政治局势动荡,在骚乱中有盗贼趁乱闯入开罗的埃及博物馆行窃,造成18件天价文物不翼而飞,另有70余件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
自2011年以来,埃及文物流失十分严重,盗窃、走私文物案件频发,比此前增加了90%。博物馆甚至都不敢展出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