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博物馆上课--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在德国博物馆上课

2013年06月28日08:26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20多个中国小作家——年龄从9岁到14岁的中小学生,去参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科学技术博物馆——德意志科学技术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位于德国慕尼黑市郊多瑙河支流黑河的一个小岛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展出面积达5万平方米,参观路线竟长达16公里……这里展出的项目有:航海、航空、核能、通讯、动力、电力、铁路、公路、物理、矿物资源和采矿等共计64个门类的展馆。倘若要每个展馆仔细地参观一遍,至少得花72小时。可是我们只有2个半小时的参观时间!我看看表对学生们说:“今天就让我们先‘入地’后‘上天’参观,如何?”

  走下“采矿”馆,沿着昏黄矿灯照明的长长隧道,我们东弯西绕作蛇行状潜行,穿行了约十多分钟来到了19世纪德国采矿工人的工作区:运输车,铁锹,甚至当时工人们在煤井下吃的黑面包……都原汁原味呈现在观众眼前。然后,从最底层“19世纪”矿区一级一级爬到“20世纪”矿区,最后是当代21世纪的矿区,随着时代变迁,坑道是越来越宽,采矿设备也从完全靠人力采集到动力采集,现在已发展到机器人替代工人自动采集……

  不要说十几岁的小学生,就连我们这些见多识广的成年人,也是头一次体验地下矿井阴森神秘的氛围。

  从地下矿物馆来到了有三层楼那般高的航空航天馆,孩子们眼睛更显得好奇了:在这个有800多平方米的陈列大厅里,观众可以看到1942年制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弹道导弹的推进器A-4,还有希特勒统治年代制造的V2飞弹,更有当代巨型喷气客机实体舷舱的展品……德国讲解员自豪地说,这个展馆每年要接待国内外观众约180万人次,其中一半观众是中小学生……这时,我闪过一个想法:现在中国一部分百姓富裕了,寒暑假家长带孩子出国的人数每年递增,如果能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参观国外世界一流的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特色场馆,将给孩子们补上一堂国内无法体验的宝贵的课,这些含金量颇高的课既生动又直观,倘若不是亲临其境,是难以让孩子们在心灵上有所震撼、有所领悟的。

  就在即将告别德意志博物馆走出大门口之际,一个小学生又提出一个疑问:这里不是科技馆吗,怎么正厅门口却矗立着诗人歌德的雕像呢?导游把提问的小学生,引导到雕像旁的解说牌旁,上面用德语写着这样一行文字:歌德生前声称,“如他去世以后,若干年后人们还称他是个诗人,倒不如说他是德国自然科学家更准确。”原来青年时代的歌德曾在科学领域,如光学、生物学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只是由于他后来的诗名太大,掩盖了他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想不到,临别之际,歌德的雕像还给我们补上了一堂人文历史课。(唐小峰)

(责编:赫英海、鲁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