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精品入藏大英博物馆--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苏绣精品入藏大英博物馆

2013年06月21日08:29        手机看新闻

  粉墙黛瓦下,女子端坐木凳上飞丝走线,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作品,在她们手中诞生。她们,就是用指尖“演绎”中国的苏州绣娘。

  记者19日从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镇湖街道获悉,该镇《缠绕》《荷韵》《四美图》等3幅精品苏绣近日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苏绣载誉国际艺术界的又一殊荣。

  苏绣与大英博物馆结缘,源自今年3月在伦敦大学举办的一场“世界生态纤维艺术展——中国文化周活动”。当时,来自镇湖的邹英姿、梁雪芳、姚惠芬3位刺绣艺术家应邀携20余幅精品参展,并为观众现场表演刺绣技艺。

  中国传统艺术令英国民众震惊之余,也受到了专业人士的青睐。活动结束前夕,大英博物馆负责人与三人联系,询问是否可以收藏她们的精品苏绣。“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我们的心血,就像孩子一样难舍难离”,邹英姿说,“但是苏州刺绣必须要走向世界。能为苏绣发展尽些力,还是情愿的。”

  最终,大英博物馆经过专家组严格品鉴后,正式收藏了邹英姿的滴滴针法绣《缠绕》、梁雪芳的虚实乱针绣《荷韵》、姚惠芬的减针绣《四美图》3幅作品。

  据介绍,《缠绕》系原创系列作品,分为春、夏、秋、冬4幅。留在大英博物馆的《缠绕·红》描绘了冬日树林,是创作者邹英姿最欣赏的一幅。“很多人不喜欢冬天,嫌它单调、寒冷。但我在一次冬日爬山时,发现那些裸露的树枝就像是体态优美的舞蹈家,用肢体语言谱写出强烈的生命音符,我得到了另一种感动。”她说。

  《荷韵》同样把视角聚焦冬天景象,片片残莲间矗立着几只水鸟,表现出一种淡雅的情绪和对美的沉思。梁雪芳说:“很多绣娘喜欢绣夏天的荷花,我却在冬天太湖边写生时,注意到残莲别有意境。枯萎凋零的荷叶就像是一个个符号,代表着新生,孕育着生命。”

  《四美图》共分四幅苏绣,分别为“西施浣纱”“貂蝉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姚惠芬用水墨写意的刺绣手法创作这组作品,散发着苏式文化浓郁的诗情。“在形体的留白、明暗的对比以及线条的层次处理方面,利用减针绣、虚实乱针绣,目的是展现绣面美女自然而姣好的容颜。”她说。

  其实,镇湖苏绣走出国门,早已不是第一次。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管委会主任曹俊介绍,10多年来,镇湖苏绣屡屡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展和大赛中收获佳绩。其中,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的作品多达1000件,金奖300多件,100多件作品被中外著名博物馆收藏。

  近年来,镇湖先后建成“一街(绣品街)、一馆(刺绣艺术馆)、一中心(刺绣展示中心)、一园(苏绣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刺绣发展载体,形成了集刺绣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展示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刺绣产业集群。

  “从以往的农民副业到如今的主业,‘刺绣经济’成为镇湖农民创业、就业的平台。”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党工委书记宋长宝说,如今,8000名绣娘、12000名刺绣从业人员成为镇湖刺绣产业一道靓丽风景线,2012年全街道刺绣及旅游品销售额达13亿元。(刘巍巍)

(责编:赫英海、鲁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