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双年展观察
尽管有专业人士认为,艺术圈十年前早就不把威尼斯当做掌控艺术最高学术的标准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艺术家和画家想挤进威尼斯平行展?这就是个问题。即使在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前后那几天,把自己置身于这个岛上,那种人流簇拥着热浪,那么多的让你应接不暇的除了国家馆之外的各种平行展和自发组织的外围展,没有人会觉得威尼斯的艺术在退潮,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喜欢不喜欢威尼斯双年展是一回事,而它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引力又是一回事。
由于我在2010年接手过一项来自开发商委托我策划的平行展,所以才领略了对中意两国商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以及威尼斯商人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如何在服务行业上大赚一笔的手段。今年如此众多的平行展只不过是以往的扩大版。
由于中国平行展众多,媒体对中国国家馆的关注度也会相应地减弱,但是,国家馆还是国家馆,再资深的平行展的策展人在外界的关注度上也无法和国家馆策展人相比,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说到中国馆,每届都会有不少的议论,尽管许多人在私下也在议论今年的中国馆是与非,但是,它至少没有像有些平行展那样失去艺术的品格,那样的乌烟瘴气。平行展如此之多,其原因有一二。有多达300名以上的中国艺术家和江湖画家在威尼斯晃悠,加上相关人士,其实人数远远超过这些,有玩笑说,威尼斯的水位比往年提前上升了。
每个参加者都抱有不同的心态和动机,不过有一种感受让人感慨,那就是艺术家喻红在“心跳”展赴威尼斯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的感言。她说她二十年前就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那时中国人没条件出国,展览完了作品也不知去向了,现在中国人可以自己策划自己的展览,也能有资金租那么贵的场地和自由来往,完全是两个天地了。而也有其他人的心境是,想想一辈子也等不到中国馆能选上自己,所以还不如趁热到威尼斯玩一把。而那些第三世界小国的国家馆也把中国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艺术家和画家一起拉进他们的国家馆,也是收取了高额费用,总之,钱,是一个杠杆。
我说过,威尼斯不是艺术发表的天堂,因为有些在国内的环境中无法发表的行为艺术,也是通过突然袭击的方式出现在公共场所。威尼斯组委会也有检查和确认制度,即使是官方标志的位置和大小都有严格的监管,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有着非常成熟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只是由于意大利的经济低迷,才使得本来高不可攀的艺术殿堂放低台阶。
搞大、人多、花钱,是中国平行展的特征,但是它有什么影响力呢?至少没有人像排长队看德国馆、法国馆、美国馆、丹麦馆、北欧芬兰馆,以及亚洲的韩国馆那样等着看中国的平行展,由此可知自我感觉良好不够,真正的软实力体现在被喜欢、被尊重、被信赖或被羡慕上。中国当代艺术自认为是“未曾呈现的声音”,但在世界艺术的潮流中,可能是没有必要倾听的声音。
中国馆与往年不同的是拆掉了那些大油罐,空间相对大了不少。油罐在馆中一直被认为是障碍,可是艺术常常是在限制中找到自由。问题的本体是:空间制约着艺术,还是艺术被空间放肆?
□方振宁(艺术家、评论家)